“小胡,我好几天都没洗头了,就等着你上门了!”11月20日上午,在苏州相城区漕湖街道永昌泾花苑5幢,80岁的张阿婆很是高兴,独居的她在日间照料中心站长胡萍的帮助下,顺利洗了个头,浑身舒爽,高兴得合不拢嘴,“胡萍好,经常来家里看我,比亲闺女还亲!”
“下班晚也能吃上热饭”
胡萍今年38岁,在永昌泾花苑日间照料中心当了5年的负责人。5年来,每天早晨8点,胡萍一上班,首先就是去食堂检查阿姨们的操作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看看他们洗菜、捡菜是否规范,洗得干不干净,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老人的健康,我们必须重视。”胡萍边走边说。
永昌泾花苑小区位于漕湖大道附近,共有67栋楼,房屋总数为4911户。其中绝大多数住户为老年居民。永昌泾花苑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后,210位老人在此定了午餐,解决了吃饭难题。“老人们节俭惯了,中午吃不完的饭菜一般都会留到晚上再吃一顿。选用最新鲜的蔬菜鱼肉,晚上吃也不怕坏。”胡萍说。
不仅把好食品关,胡萍还细心关注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难处。姚火根,岳阿壮夫妇早年丧子,平时工作忙,就也在日间照料中心定了午餐。根据规定,午餐11点就停止发放了,但姚火根夫妻俩却没有下班。为了让两人安心下班也能吃上热饭,胡萍主动请缨。“每天11点,小胡将饭菜准备好,放在保温盒里,到了11点半下班,我们直接来这里拿走还能吃上热的。”说起胡萍的热心帮助,姚火根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夫妻俩商量给胡萍送来了一幅锦旗,感谢一年多来的“特殊照顾”。
“天气冷也能在家洗头”
中午是胡萍最忙碌的时候,日间照料中心陆续来了很多老人,他们签到、排队、打卡,胡萍一个人都要兼顾。“抽空的时候,我要问问老人们昨天的饭菜怎么样,做好记录,第二天就得及时调整。”胡萍说。
午餐时间,胡萍会与厨师沟通,调整菜品的烹饪时间,以满足老人对软硬食物的需求。“有的老人牙口不好,需要食物更软一些。我们会根据老人的反馈,调整烹饪时间。”胡萍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胡萍会亲自送餐上门。“有些老人因为腿脚不便,不能来食堂吃饭,我们会确保他们也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胡萍说。在送餐的过程中,胡萍不仅是送餐员,更是老人们的倾听者和聊天伙伴。她会利用这个机会,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盛妹朗今年90多岁,腿脚不好的她每次来取餐,5分钟的路程都要走上十几分钟。“刮风下雨,我心里总是不放心,每天中午,我就抽空上门,把饭菜送过去。”胡萍说,像盛妹朗这样的特殊老人,她平常会多留个“心眼”,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不想和孩子说的,她也能帮忙买点药。“天冷了,有些老人不方便洗头的,我也会抽空去给他们洗头。”
210位老人有位贴心“闺女”
忙完中午,胡萍的节奏也一点没有慢下来。将单据凭证等录入电脑,并归档供应商收据和检疫报告后,胡萍带着血压计出发了——为老人们量血压,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天冷了,下午老人在小区里坐坐,我们刚好给大家量量血压。”胡萍说,血压测量很重要,可以及时发现老人的健康问题。在量血压的同时,胡萍还会和老人们聊聊家常,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身体状况,她的细心和耐心让老人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量完血压,胡萍会巡视社区设施,解决老人间的小纠纷。“老人们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争执,我会尽量去协调,让他们和解。”胡萍说,有一次,因为占座问题,两位老人发生了争执。胡萍耐心地听她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温和地说:“奶奶们,我们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人之间难免会有小摩擦,重要的是我们能互相理解、尊重。您看这样好不好,下次我帮大家安排一个固定的座位,这样就不会有争执了。”在她的调解下,两位奶奶不仅和解了,还成了好朋友。
胡萍的耐心和智慧,让社区的氛围更加和谐,老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在胡萍的努力下,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胡萍用她的真心和行动,让这个“家”更加温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记者 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