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江苏徐州: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用爱滋养,静待花开!
2021-05-28 14:58:00  来源:中国徐州网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孙悟空?他会帮我们打坏人吗?”5岁的孤独症儿童贝贝最近正在看《西游记》,他每天到学校都会跟老师讨论类似的问题。谁都难以想象,一年前他来到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的时候,跟人聊天时只会反复问“1+1等于几?”

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孤独症儿童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然而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星星的孩子”却能够通过专业师资团队的一对一个训,在融合教育中,在爱的呵护下,一天天进步、成长。

训练室内快乐玩耍

硬核!

条件高端康复免费

5月25日上午,在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的教室内,3名儿童正在3位老师的陪伴下进行一对一个训,学习给物品分类。4岁的小轩准确地将卡片上的家具、家电、玩具正确地分了组,老师高兴地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5岁的小强最为活泼,见到有人来了就“叔叔”“阿姨”地叫个不停。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与普通儿童没什么不同。

这个康复中心去年6月开始招生,目前只接收了9名儿童。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专业教师的一对一个训。4名专职教师全是95后女孩,她们业务精、师德强,分别具有医学康复治疗专业、特殊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李艳老师的研究方向就是孤独症,大学时期就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从2018年开始筹备的孤独症康复中心,各种硬件设施应有尽有。除了两间教室外,还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地板时光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等功能室。在感觉统合训练室内,孩子们玩平衡木、荡秋千、骑扭扭车,在游乐中就得到了训练。多感官训练室内,则通过海洋球、水床、训练仪等来训练孩子的触觉、听觉、视觉和手眼协调等能力。康复中心陈学薇老师介绍说:“我们以个训、户外融合活动加集体教学的模式,致力于孤独症儿童感知觉、沟通、认知、社会情绪、适应行为及肢体动作六大领域的发展,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最终融入社会。”

如此高端的师资和设施配备,家长们一定认为收费很高昂。但特教学校最为“硬核”的是,只要是2—7岁儿童,持有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经康复中心评估认定具备康复条件即可免费接收,每天康复半日,而且免费提供加餐。

喜人!

从一言不发到主动聊天

特教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现有9名儿童,全部都是男孩子。陈学薇介绍,该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性机构,去年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留意招收在社交、认知、情绪等不同方面存在欠缺的儿童,并以录像的形式记录孩子刚入校时候的状态。

贝贝是轻度孤独症患者,与人沟通存在一定障碍。父母以前只是认为孩子比较内向,3岁时将贝贝送入幼儿园后,老师很快发现了他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提醒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看。在医院确诊孤独症后,贝贝妈妈三天三夜没睡着觉,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带着贝贝走上康复之路,在外地做了一年训练后,他能够回答出自己的姓名、年龄等简单的问题。去年6月,听说徐州市特教学校开办了孤独症康复中心,她把孩子送到了这里。

李艳是贝贝的专职老师,她通过回合式教学、游戏教学、自然情景教学等方式,经常围绕主题发散贝贝的思维。比如准备去吃午饭了,在她的启发下,贝贝会问她如“吃什么”“跟谁一起吃”“要花多少钱”等问题,慢慢地进步越来越大。孤独症儿童一般不懂得幽默,而现在的贝贝也慢慢学会了跟老师开玩笑,经常主动找老师聊天,还说要凑钱给老师买房子。

几个孩子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4岁的小江刚来的时候一句话都不愿说,现在跟人交流有问有答条理清晰;5岁的小强社交能力尚可,但认知能力欠缺,刚来的时候不会玩玩具,拿到什么东西都乱扔,如今能够准确对物品进行分类,会分辨男女,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也倒背如流。

孤独症儿童很难适应普通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特教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除了专业化的个训外,还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由三四名幼儿组成的小集体,每天一节集体课,让他们先学习适应小集体的生活。

融合教育更是特教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孩子,每天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与学校的普通幼儿共同进行户外活动。一起滑滑梯、玩沙子,老师会鼓励普通幼儿主动与他们接触。在帮助孤独症幼儿打开社交大门的同时,也培养了普通幼儿的爱心。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老师们还经常带领孩子外出实践,有时去超市购物,有时去社区体验。最近几位老师动手做了一些蝴蝶和蜜蜂的头饰,准备带着孩子去植物园增长见识。

感动!

爱就是最好的治愈

中国有众多孤独症儿童,他们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然而不管面对任何疾病与困苦,爱总是最好的治愈。

特教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的4位专职老师虽然都是95后,其中只有一位当了妈妈,但她们面对孩子,总是有着满满的爱心与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教授一个简单的问题。她们甚至从家里给孩子带玩具,或者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欣喜。孩子主动喊一声“老师好”足以让她们激动半天。在她们眼里,自己的学生才是最聪明最可爱的那个。

李艳像很多有爱的妈妈一样,细心地记录了很多她与贝贝的对话,经常与同事一起分享贝贝的进步。她和刘晨老师都认为自己带的学生长得最帅,因为“意见不统一”,她们还分别评选了“校草 1号”和“校草 2号”。

家校共育方能静待花开。特教学校孤独症康复中心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丰富家长的康复理论和实践能力。每天放学后,老师都会将当天的教学内容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巩固练习,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每个月开展一次家长集中培训,原定两小时的培训课,家长总是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常常要进行整整一个下午。老师们不但传授康复技能,而且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缓解亲子压力,增强家庭复原力。

学校针对孤独症的康复手段与时俱进,督促老师们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校长李之刚介绍:“我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龙头学校,对孤独症的研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孤独症康复中心的老师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共同进步,并定期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目前,李艳正在编写一部专业培训教材,并结合积累的案例、技能,在情景教学等前瞻性研究课题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当下,教育和训练被认为是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可以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老师、家长和社会更多地关爱和支持,才能让‘星星的孩子’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周杰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