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基础教育一年翻身的“沛县打法”
2021-09-10 09:31:00  来源:徐州日报  

编者按

沛县是人口大县,基于多种原因,基础教育长期薄弱,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全市落后,“大班额”“超大班额”问题全省垫底。

沛县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校立德树人”作为县委书记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一年打赢基础教育“翻身仗”。

市委书记庄兆林在批示中指出:沛县县委政治站位高、民生情怀浓,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发展后劲取得长足进步。

本报今日刊发通讯“基础教育一年翻身的‘沛县打法’”,聚焦“学在沛县”的成功之道。

◎徐报融媒记者 李梦虎 于珑

沛县融媒记者 蔡承松

通讯员 张庆来 宋雅莉 朱磊 李辉

刚刚过去的暑假,注定是沛县教育史上最繁忙的暑假!

7月18日,沛县中学搬入新校区;8月5日,歌风中学搬入沛县中学老校区;树恩中学随后搬入歌风中学老校区;7月28日,沛县第二中学搬入新校区;沛县曙光小学接着搬入沛县第二中学老校区;曙光小学老校区接着转给沛县初级中学使用……沛县这场“多米诺骨牌式”学校大搬迁,共涉及20所中小学、幼儿园。

8月6日,“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在沛县再次体现,教育系统23人被提拔重用,沛县中学朱建波老师因教学业绩突出,直接从年级组长晋升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近日,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推敲打磨的《沛县中小学党建工作要点》以县委名义正式印发,助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立德树人”。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沛县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校立德树人”作为县委书记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靶向发力,旗帜鲜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教育生态持续优化、教育公平深入民心、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一年打赢基础教育“翻身仗”。

打法一

书记带头真重视 为“立德树人”聚合力

“表面看教育是民生,往深处看,教育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集大成者’,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传道,传递价值观,不仅仅针对几个在校生,而是针对全社会。”沛县县委书记、曾经担任过徐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吴昊认为,发展教育就是要“造福一方百姓,匡正一方民风”。

吴昊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校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出“中小学党建8条”,打造“领雁工程”“红荷先锋”“新心党建”等基层党建品牌,营造“书记主抓、基层推进、全体争先”的浓厚氛围。

“有同志把党建工作简单地理解为‘三会一课’,这是非常片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建工作,从来不是什么‘做好两结合,防止两张皮’。”曾担任过徐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吴昊对于党建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

8月20日,吴昊在沛县中小学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说,一个学校的教职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用的是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的教学大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这样的老师上课难道不是党建工作吗?那么在这个学校,“党建就是教学,教学就是党建,是一体两面,而不是两体两面。”

为什么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校立德树人”作为书记党建项目?“对于我们党来说,党建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阶段性工作,进而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对于我们一个学校来说,抓党建往高了说就是‘立德树人’,往实了说就是为每一个孩子谋个‘前程’。”吴昊这样回答。

吴昊接着又特别强调:“是‘每个’啊!咱可不能算百分比,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华,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上本科,但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情怀!”

去年8月28日,在沛县秋季开学暨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上,吴昊以《校长的特质与使命——沛县呼唤向教育家方向努力的校长队伍》为题,为全县中小学校长作了一场专题讲座。

“情怀就是不苟同于世俗的价值取向,教育工作者要传道,既要有仁爱之心,努力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更要把正确的价值观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时隔一年,因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刚刚“转正”的沛县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燕海军仍然能记起吴昊的这段话。“这次专题讲座对教育工作者来讲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种情怀被传导到教学一线的每一位老师,一年来取得的成果让我们更加敬畏情怀的力量。”燕海军说。

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每月与6所高中校长碰头问进展,倒逼校长抓教研、抓管理,形成了各校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打法二

集中财力建学校 为“立德树人”造平台

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源高峰滚滚又来,一年前的沛县校舍资源压力巨大。

这个暑假,对于沛县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王家勇来说,既忙碌又舒畅——忙碌是因为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搬迁;舒畅是因为随着这批校舍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开学,全县“大班额”问题全部化解。

“沛县教育系统上下齐心、群策群力,紧锣密鼓地按照节点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每所搬迁学校如期开学。”总体搬迁工作大功告成,王家勇心里压着的那块石头放下了。

一口气新建、改建、扩建这么多学校,苏南一些相对发达的县区也不一定能做到。干成这个事,情怀、智慧、机制、魄力,一个都不能少!

“咱们发展经济挣了钱,不花在子孙身上,准备花在谁身上?”吴昊在给干部们讲教育发展的“三个优先”时,用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沛县认真测算年度生源变化情况,依据部省相关标准,精心编制学校建设计划。算民心账、舍得用最优地块建学校,算长远账、善于借专项发债筹措资金,全县列入计划的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82所,总建筑面积96.9万平方米,总投资52.8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学位约6.2万个。

8月19日晚,伴随着起重机的轰鸣声,在沛县老城区汤沐东路1号,卧在那里20年的沛县中学门牌石被吊起,移往沛县新城区千秋路东侧的沛县中学新校区。

新校区占地226亩,而去年规划新校区建设时,原计划占地82亩。“我为什么坚持要把沛中新校区的占地规模从82亩扩到226亩?”吴昊在一次会议上揭秘,在他来看,不同的规模、不同的质量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格局和素质也不一样。最好的地块建成学校,给了孩子“最得其所”。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出沛县教育的硬实力,那么基于目前的现有资源,科学地优化配置,就是沛县教育的软实力。

新的高中建好了,老高中校区怎么办?腾出来办初中啊!现在的校区作为高中校规模小了点,但是“摇身一变”用作初中校还是绰绰有余的。同样的道理,老的初中校退下来,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小学,老的单轨制小学“摇身一变”就是一个两轨制的幼儿园。三个“摇身一变”,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沛县县委用系统思维来“腾挪盘活”校舍资源。

吴昊说:“建学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说幼儿园生源高峰了,就抓紧建幼儿园,等幼儿园建好了,这拨孩子正好上小学了;一说初中生源高峰了,就抓紧建初中,等初中建好了,生源高峰又转高中去了。”

明年,随着总占地1912亩的湖西职业教育园投用,将迁入两所中专校、一所技师校,原校舍迁入原有三所农村高中学校,又可顺序提升农村初中和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明年暑期,全县高中校扩充到10所,均为县城寄宿制高中。

打法三

先定规矩后动人 为“立德树人”建队伍

沛县结合实际,细化落实省委“鼓励激励机制”,创新推行“先定规矩后动人”,即在每批干部调整之前,县委常委会先行研究出台规则,倡明“进步有功压担子,进步无望让位子”用人导向,干部进退留转全部按既定规则实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管理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校干队伍。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凭德才实绩用干部,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人人奋进、项项争先的良好氛围,以高质量校干队伍助推沛县立德树人走在前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毅说。

“真没想到,我会当上校长。以前乡村教师一干就是一辈子,有的干得再好也没机会到城区学校任教,更没有机会由普通教师直接提拔为校长。”沛县乡村教师魏垂宝从一名小学教师成长为全县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2019年,魏垂宝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依据《沛县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2020年8月,魏垂宝被提拔为朱寨中学校长。

去年6月、今年3月、8月,县委三次明确校干调整规划,累计调整校干94人,全部做到实绩说话、进退有据。因师德师风过硬、成绩突出,2名农村中学校长被提拔为县直中学校长,县直中学3名中层干部被提拔到农村中学任校长。

一批新的校干到岗后,全县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魏垂宝去年被安排到中考排名垫底的朱寨中学任校长,一年时间学校中考排名跃升20名,个人教授的初三物理在全县农村中学均分第一。

这种干部导向极大激发了教师的争先动力,大家评价,现在的校干“抓教学有本事、抓管理有底气”。这种正向激励产生的效应,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今年,沛县中学的张之远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录取,他说:“学校制订了培优拔尖计划,针对弱科进行个性化辅导;建立了学生成绩追踪档案,分析成绩制订整改措施;校领导每天都在教学楼巡查,及时对我们作心理辅导;请清华、北大专家教授作讲座,拓宽我们的视野,激发考名校的斗志。”

还是2014年,沛中曾经有一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从2015年到2020年,沛县就和清华、北大“绝了缘”。在今年高考中,沛中两人考上清华大学,一人考上北京大学,C9共录取14人。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校立德树人”的书记项目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沛县县委对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持续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我们对当前沛县中小学的党建工作,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今年考上了三个清华北大,整体上线率高一点,就意味着党建工作搞好了?”吴昊说,当前,中央的“双减”根本之策在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也是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所以,中小学的党建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远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什么是‘至善’?永远没有‘至善’,‘止于至善’就是不断努力。”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