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两妥社区居民委员会出发,一条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口,路的两边,水稻起身拔节,广玉兰绿意浓浓,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放眼望去,在车水马龙的206国道西侧,一派浓郁的特色田园乡村风貌,让人眼前一亮。
“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活力乡村”“改善生态环境,完善设施配套,建设宜居乡村”“塑造特色风貌,彰显特色文化,建设特色乡村”“加强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和谐乡村”……乡村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改变?未来往哪里走?8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大吴街道两妥社区深入采访,从当地的探索实践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环境美了 乡风淳了
两妥社区位于贾汪区南部,北与鹿庄社区、南与韩园社区相连,东与紫庄镇为邻,西与美丽的潘安湖搭接。今年以来,该社区以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目标,以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容貌”明显提升。
谈起前后的变化,大吴街道两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过有说不完的话:“垃圾不乱堆乱放了,污水不乱泼乱倒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是关键。两妥社区的改变,源于美丽乡村建设。夏日里刺鼻的气味没有了、苍蝇蚊虫少了,接踵而至的是人气回升了。如今的两妥社区,庭院美、居室美、身心美,这样美美与共的场景,已逐渐成为社区里的寻常风景。
水车转了起来、喷雾飘了起来、爽朗的笑声响了起来……临近傍晚,社区西北角的一处滨水景观公园热闹了起来。在汪塘环绕水系健身路径上,不时能看到居民们在此拍照、发朋友圈,这里俨然已经成为辖区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网红打卡点。“这里这么美的景,前几天发的视频,点赞量都非常高,今天再来拍一段。”网名“兜兜外婆”的韩园社区居民马春红慕名而来,她在这里一边跳舞一边拍短视频,准备发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家住鹿庄社区的居民宋雪萍带着女儿、外孙女和二嫂来这里游玩,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听说两妥变化特别大,特来这里参观参观,感觉特别好,真是没得说了。”
眼下,建设好美丽乡村,正在让浓浓的乡愁实现回归,也让广大老百姓在乡村振兴路上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对此,两妥社区在保持村庄原有风貌、保护田园树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废旧砖瓦木头等材料开展整治改造提升,新修柏油沥青路面1000米,新增种植以果树为主树木1500余棵,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拆除违建含猪牛羊圈舍、旱厕、闲墙等60多处,规范网格化菜地40多处,打造2处汪塘环绕水系健身路径,新建村庄标识、小品节点景观8处。通过集中治理,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改观,环境美了、乡风淳了,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那个“脏乱差”的村庄,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贾汪区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科学规划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子像两妥社区一样,不仅变“美”了,而且变“活”了。
人心齐了 干劲足了
乡村治理离不开村民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两妥社区以“妥了”发展为核心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和谐善治的美好氛围:摆事实,讲道理,带头干。规划中,社区广泛听取吸纳居民诉求和建议;实施中,社区党员主动拆掉院墙让出菜地。这让老百姓之前心里的“疙瘩”迎刃而解,抵触情绪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完全不理解到略有怀疑,从一味观望到全力支持,大家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最后是有力出力、有工出工、有地出地。“美丽乡村建设中处处彰显着百姓力量。”吴过坚定地说,“群众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家门口的违建拆掉、整治之后还是大家共享,哪能不支持?”
居民既是社区的主人,又是环境整治的主体。为调动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两妥社区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推出积分超市,组织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对居民居住环境保持情况进行打分、公示,对评选出的70分以上的4个等级进行生活用品兑换奖励,并对房前屋后环境维持好、庭院美的住户每月进行表彰。此外,对于连续3个月、半年获评先进的还有奖励,同时作为年底文明家庭等各类评先的依据。
在两妥社区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石秀侠,今年64岁,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理自家房前屋后、打理花草树木。谈到“积分制”管理,他连连称赞:“这种方式好,促进了我们大家把家庭环境、村环境都打扫好,老百姓的心情也好了。”
“从4月初至今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中,两妥社区加大公共空间的清理,原来的违建、旱厕、鸡鸭猪牛羊圈舍全部拆了,建成公共健身路径。同步做好干净人家、美丽庭院评选。”今年31岁的村级后备干部王骕作为“新农人”加入其中,见证了小村庄的大变化。
外出闯荡、城里就业,这是不少年轻人的人生选择。然而,王骕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城里打拼几年后,他毅然决然辞掉工作,一门心思回到家乡、回到农村。为什么选择返乡?王骕坦言:“父母都是老农民,从小受到他们的影响,如今能为村里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全力投入社区抗疫一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王骕全程参与环境整治,同时向村民宣传保护村内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及时帮助居民清理问题点位,做好沟通协调。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王骕”在农村找到了发展新天地,为建设美丽徐州贡献青春力量。文/本报记者 蒋新会 张雷 图/本报记者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