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港务区: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文明新风
2022-09-01 09:29: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艺术普及进乡村泥塑培训活动走进庞庄街道拾西社区,徐州市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月香现场授课,吸引辖区内40余名非遗爱好者参与培训。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楚王陵兵马俑就是一种古老的泥塑形式……”活动中,朱月香详细介绍了泥塑的历史渊源,着重对泥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让大家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我和孩子一起来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希望以后类似的活动多多举办。”社区居民陈娟欣喜地说。

今年以来,港务区持续加快文化设施提升工程,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持续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和文化活动进乡村、乡村艺术普及等活动,努力发展城乡基层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村里来了文化团,唱歌、跳舞、戏曲样样都有,样样都行!”讲起前段时间村里的文化演出,柳新镇垞城村村民王汝香依然兴奋不已。今年6月中旬至今,港务区开展多次综合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在此带动下,村里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文化大餐”如今成为村民们的“家常饭”。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而这曾是港务区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着力补齐的短板。”港务区文广旅部门负责人陈波坦言。今年以来,港务区坚持面向基层,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在“送文化”的基础上迈向“种文化”。通过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造血能力。现在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初秋时节,港务区柳新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窗明几净,满室幽香。一排排书架整齐地立在墙边,书架上摆满了文学、历史、教育等各类书籍。儿童游戏室,木马、积木等玩具应有尽有,玩耍中的孩子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在棋牌室,老人们悠然自得地下象棋、打扑克。如果想锻炼身体,还有乒乓球台和跑步机。

作为港务区重点改造的文化设施之一,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是居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港务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健全的缩影。“现在社区文化站有专人值守,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居民刘丽说,文化站改建后,社区派出专职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形成新模式。

港务区按照“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目标,在全区打造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2个,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8556平方米。目前,港务区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所属乡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均已投入运营。依托行政村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在建强文化服务阵地的同时,港务区的文化队伍建设也走上新的台阶。成立于1995年的苏山街道杉杉社区舞蹈队,是近年来港务区着力打造的本土文化队伍。从组建之初的七八个队员,发展壮大为现在约30人的固定队伍;从刚开始的单一舞种,发展进步为健身操、杆子操、扇子舞、军鼓、腰鼓等多舞种;从组建之初的爱好健身团队,发展完善为服务社区治理、丰富精神文明的多功能性组织,舞蹈队累计获得2021年新春网络健身大联欢活动广场舞项目全国一等奖等各级奖项40余项。

今年72岁的王保萍,是杉杉社区舞蹈队队长。她和队友们一直活跃在服务社区的一线,而且还为附近社区6支舞蹈队提供培训指导。“今年,舞蹈队设计了几支热情奔放、洒脱豪迈的民族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展示居民生活新变化,倡导文明新风尚。”王保萍说。

今年,港务区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围绕移风易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文化人,开展系列群众活动。与此同时,港务区引入“新鲜血液”,请来老师进行培训,针对性地培养锻炼多元化的文化服务队伍,这给了王保萍们更多表演的机会。“我希望通过表演,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可以有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常态长效保持。”陈波表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港务区广泛开展文化活动进农村工作,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促进文明新风;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立体式、全方位营造文明城市创建氛围。

本报记者 张耀文

通讯员 王冰 马会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