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铜山辉耀新时代雷锋精神
2023-03-02 09:09:00  来源:徐州日报  

昨日,在徐州铜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新时代实践广场上,雷锋精神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经久传承——铜山区在此举办“邻里守望·关爱互助”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让浸润着雷锋精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温暖民心。

温暖、友爱、互助,成为本次活动最直接、动人的主题词。

舞台上,童声唱响《我是未来》,诠释了一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音乐快板《邻里守望》,传递着友爱、互助的雷锋精神;小品《邻里风波》则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讲述着和睦是福的邻里相处之道……

舞台上演得热闹,台下的观众反应热烈。80多岁的陈大娘告诉记者,听说村里有这么一场志愿服务集中行动,自己就推着推车赶来看看:“节目很精彩,也有趣。俺村是全国文明村,像我这样的老人,常有志愿者上门陪着唠嗑,隔三差五就主动上门帮打扫庭院。”

广场上,铜山区20余家机关重点参与单位志愿服务队齐上阵,立足本职,开展志愿服务,把温暖送到村民们的心头。

铜山区文联志愿服务的展台前人流不断,几位书法家轮番上阵挥毫泼墨,一有成品,墨尚未干,便立刻“脱销”。一位陈大爷“抢”到了一幅书法作品,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拿回去贴在家里,让儿孙辈也学学邻里守望之道,多讲关爱奉献。”

潘楼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内,也是一派温暖场景。

45岁的志愿者杨梅,正在屋外给老人理发,在隔壁一间屋内,一群孩子正在给村里80岁以上的5位老人集体过生日。

“我不是本村人,但在潘楼开了间理发店,后来村里成立爱心手拉手志愿服务队,就报名参加了。大概每月一次为村里老人免费理发。虽然进行志愿服务会耽误生意,但看着老人们的笑脸,我觉得值。”杨梅笑着对记者说。

不只在潘楼,此次“邻里守望·关爱互助”志愿服务集中行动,还通过全区联动的形式,让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铜山大地全面“唱响”。

据铜山区文明办副主任钟永莉介绍,本次活动在潘楼村设立主会场的同时,全区3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动开展邻里守望关爱互助主题活动,掀起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

新时代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树立文明和谐新风尚。

近年来,铜山区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制定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创新实施七大工程,精心搭建八大平台,2022年全区志愿服务队伍达1957支,注册志愿者11.3万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37640余场,受益群众超70万人次。开展“志愿铜心·文明实践镇村行”“文明铜山·志愿有我”“邻里守望关爱互助”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红马甲”闪烁在铜山的村镇、社区和街头,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自2020年以来,铜山区还创新性开展“邻里守望 关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路径载体,用邻里守望编织爱心网,建立需求对接制度,本着便民利民的工作原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各村(社区)空巢独居高龄老人、留守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建档立卡,根据其需要的各类志愿服务信息进行采集和储备,组织开展有效对接,增强志愿服务针对性,加固形成“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各镇(街道)积极开展“邻里守望 关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邻里守望 关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阵地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发挥上狠下功夫,对各村(社区)空巢独居高龄老人、留守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共计30723余人建档立卡,规范做好全区8650名友邻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监管和记录工作,根据服务时长给予相应的积分。同时,把参与“邻里守望 关爱互助”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评选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的依据,使志愿服务的参与度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增强了各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以创建促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注入新的内涵,弘扬雷锋精神,在铜山,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闪耀着新时代的熠熠光芒。

“下一步,我们将以机制推动、平台搭建、精准服务为抓手,积极推动‘邻里守望·关爱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更多顺民意、暖人心、接地气、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铜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康宁表示。本报记者 许晨 摄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