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王传章是铜山区税务局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说话斯斯文文,业余爱好诗歌,尤其是汪国真的诗歌: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爱诗的他把生活也过得像一首隽永的诗。
工作近30载,王传章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大许、伊庄、利国、茅村、柳新、郑集、汉王的分局(所)都干过,几乎转遍了铜山区的东南西北。”
他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踏实,先后获得“徐州市文明职工”“徐州市税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铜山区财税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虽然诸多荣誉“加身”,但低调的他始终觉得自己干的都是平凡小事,都是分内之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王传章接到利国镇某运输企业老板打来的电话,说企业发票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开具发票,但是大车夜里装货后,要带着发票于第二天凌晨出发,如果无法按合同送货到位,将造成大额损失。王传章的女儿正发着烧,他把女儿交给爱人照看,自己立刻赶往利国镇。帮企业解决完问题,回到家时,已是零点了。
在工作中,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是王传章一贯的作风。这来自王传章父亲的言传身教,“我父亲有修缝纫机的手艺,每次走亲戚的时候,常常把周围一片人家的缝纫机都给修理好。有一次,一个老乡请他帮忙修缝纫机,因为一个零件损坏,由于那个年代没有二手市场,父亲最后请车工用平车条加工了一个替代品,把缝纫机给修好了。隔几天,听说邻村有户人家的缝纫机也有同样的毛病,尽管素不相识,但父亲还是主动上门帮忙维修。”王传章说。
尽己所能奉献光和热,是王传章一家共同的特质。王传章的爱人在农业部门工作,2018年,组织选派她到西部地区参加苏陕协作扶贫工作。向王传章征求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国家公务员,舍小家顾大家是我们的义务,入党时就说过‘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本来计划是服务一年,但王传章的爱人一干就是近三年。前年,爱人母亲病重住院,从没请过假的她请了三天假,在病床前照顾母亲三天后又回到了岗位上。
脚踏实地的付出,也让王传章的爱人获得了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陕西电视台、陕西网等报道了她的扶贫事迹,中共陇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在全县农业系统发出向她学习的号召。
父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王传章的女儿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勤,也敬佩父母的坚韧。从小学到中学,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品学兼优,担任班长、大队长等各种职务,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2017年3月,年仅14岁的她便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本科期间,她成绩优异,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科研论文、辅修双学位、积极参加海外院校的交流项目。作为唐仲英爱心社的一员,她热心公益,周末一有时间便在校内校外做志愿服务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该奖学金主要奖励品学兼优且热心社会公益的大学生,每年全国仅资助114人。2020年,女儿和王传章夫妻俩一起当起抗击疫情的志愿者,不上网课的时候,就和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卡口值勤。
从女儿身上,不善言辞的王传章也学会了对父母更直白地表达情感。“女儿上三年级时,给我写过一首歌,作为生日礼物。前两年,受女儿启发,我给父亲写了一首千字长诗。我眼中的父亲,就是平凡但高大的形象。我爱父亲,就要大声地告诉他。”王传章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