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冬日的彭城大地田畴披锦绣,乡野奏强音。银杏树掩映下的村落、喜获丰收的万亩果园、阡陌纵横的水泥路、功能完备的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整洁的中心广场……一个个美丽乡村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散发出迷人的活力。
这活力,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源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徐州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年”十项重点工作,强化党建引领,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夯实农村发展经济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即日起,本报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功能、领民富、促振兴,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走进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马庄香包合作社,顿时被浓浓的中草药香味包围。十几名绣娘围坐桌前,飞针走线,在香包上绣出一个又一个精美图案。
“制作一个香包大概需要画布剪布、填充棉花、配制中药等八个步骤,订单量大的时候我一天能做40多个,平均一个月挣近4000块钱。”绣娘孟庆云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工作环境都变好了,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马庄村曾经是个偏僻普通的小村落,近年来,靠着“马庄香包”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并迅速火遍全国。
如何将群众分散的经营模式向集约化发展?如何让“马庄香包”真正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这是当时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巨大问题,大家深知,香包产业要想发展必须有长远之计。
于是次年,村“两委”将2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成立香包生产合作社,村集体统一承接订单、包装设计、开拓销路。马庄村的香包制作从十来个人的分散小工坊,加速向产业化集聚发展,产品种类也拓展至120多种。
车马出行图、石榴平安兔、古风刺绣香包、中药棒槌……在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销售柜台,各式香包琳琅满目。“现在可供顾客挑选的种类特别多,每天都供不应求,旺季一天的销售收入就有3万元。”销售员告诉记者,如今,马庄香包款式新颖、造型独特,越来越受到市场追捧。
“截至9月底,今年香包销售收入已达750多万元。”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说,如今香包产业成为马庄村的支柱产业,贡献着70%的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8年,马庄接待游客60万人,香包销售额达800万元;2019年,接待游客80万人,香包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2022年,马庄村的香包总销量就已达到40多万个。同时,马庄村已经申请“马庄”“真棒”等7款香包商标,获得近30项香包专利,创建了近10家香包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在‘土特产’上做文章,构建‘县规划、镇统筹、村落实’工作机制,强化支部领办,深挖本地资源,做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敏捷说。马庄村靠着发展香包、乡村旅游等产业,如今实现年集体收入500余万元,村民年收入增加3.6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马庄村已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本报记者 郑玉倩 见习记者 周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