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照亮前路;总有一种力量,生生不息,催人奋进。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精神,这座历久弥新的丰碑,已然成为道德风尚的精神标识,滋润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又一次讲起他的故事,激励全市上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在徐州,好人文化蔚然成风,学雷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一批批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一个个志愿者用无私奉献展示着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凡人善举犹如星星之火,点亮文明的灯塔,凝聚起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强大合力。
好人文化
丰润道德滋养
3月1日晚,2023年第四季度“江苏好人榜”发布仪式暨江苏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贾汪区举行。现场,省文明办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江苏好人榜”,徐州市5人上榜。
他们当中,有花甲之年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的助人为乐好人刘志云;有路遇货车起火,临危不乱紧急救援的公交车司机,见义勇为好人刘明;有耄耋之年替子还债的诚实守信好人王桂英,有用“小”香包带动富民增收“大”产业的90后敬业奉献好人王侠,有悉心照顾婆婆40载的孝老爱亲好人张士云。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件件细微的小事,却是雷锋精神的深刻体现——伟大出于平凡。
赓续雷锋精神,传承好人文化,擦亮好人品牌,让持续涌现的好人事迹成为看得见的价值引领、感得到的奋进力量。近年来,徐州市深入推进“德耀彭城”主题实践,逐步建立健全先进典型推荐遴选、学习弘扬、礼遇帮扶“三大机制”。截至目前,已有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2人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称号,“中国好人”“江苏好人”上榜总人数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评选出各级各类好人约3万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一座公园,位于风景秀美的云龙湖畔,它便是徐州“好人园”。2013年,徐州“好人园”落成,由好人广场主题雕塑和广场周边先进道德模范人物雕塑组成,是全省首家建成开放的以好人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尊塑像就是一座丰碑。去年3月2日,徐州“好人园”第十批塑像入园,90多岁的沛县烈士陵园“守陵翁”张捍华、邳州残奥冠军集体塑像入园,成为又一批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榜样标杆。
在建好用好徐州“好人园”基础上,徐州市还深入推进好人文化宣传阵地“十百千”工程,各县(市、区)级好人园相继建成开园,全市建成好人广场120个、好人榜3600个。好人文化已然成为徐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志愿服务
盛开文明之花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6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翻开《雷锋日记》,平实的语句,仍旧振奋人心。
爱心饺子、公益集市、书籍换“蔬”,春节期间,云龙区汉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场公益活动温暖了严寒;鼓楼区琵琶街道泽惠家园社区为18个家庭的儿童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开设兴趣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沛县安国镇组织志愿者走访入户,为村民解决冬日取暖困难……
在徐州,雷锋车队、雷锋志愿者、雷锋服务台随处可见,文明热情的志愿者,化身平凡生活中的守护者、帮助者,层出不穷的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在彭城大地竞相绽放,高尚精神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现代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在身着志愿红马甲的人群中,青年志愿者展现出新时代青年人乐观向上、挺膺担当的精神风貌。
00后大学生志愿者韩翔宇,服务于新沂市阿湖镇人民政府,带领乡亲们拓展“党支部+养殖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共赢。大二学生洪智超今年寒假参与到“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睢宁县第四实验小学带来雷锋精神主题宣讲,参与当地“圆梦微心愿”活动。
青年群体已然成为徐州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徐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动员注册志愿团队超4000个,志愿者人数10万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64万小时。2023年,第三届彭城英才荟、第二届汉文化论坛、2023徐州铁人三项赛、徐州马拉松赛……多个重要活动、重大赛事现场,都能见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植树造林、“巡河护河”、文明交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明实践的每一方热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个缩影、一组组镜头。
积流成海
凝聚奋进力量
在徐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地平线下的太阳”。
市区110条主次干道近1000公里排水管网,他们一身淤泥,一手老茧,不怕脏、不惧险、不喊累,50余年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地下管网。
他们中有些人已经退休,有些人又接过接力棒,传承“宁可脏一人,服务千万家”的价值观念。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下水道四班。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一个个荣誉是对他们在平凡岗位上踏实苦干,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褒奖,更是他们奋斗路上的鞭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下水道四班践行雷锋精神永远不变。”这是四班党支部书记、第六任班长张耀文的铮铮誓言。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话,正是对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的生动诠释。雷锋,不仅仅是永不过气的偶像,更是熙攘社会中一个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身影——
徐工集团数控加工技能工艺师孟维从业20年,带领团队不断破解技术难题,发明“孟维滑轮操作法”等先进加工方法177项;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副馆长胡军英14年来致力于抢救挖掘红色资源,宣讲运河两岸抗日故事;邳州市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贾强,用一颗稻米种子逐梦沃野,带领乡亲们依靠科技致富……他们,焕发着向上、向前的力量,展示着这座城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和奋进在前进路上的责任担当。
积跬步方能至千里,聚小流才能成江海。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榜样人物、模范形象,为高质量发展中的城市筑起坚实的道德支撑,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徐州新实践的磅礴力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61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今天,雷锋精神在彭城大地持续发扬壮大,这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愈加璀璨闪耀。
本报记者 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