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让“诗与远方”回归乡村 徐州市134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
2024-12-23 13:46:00  来源:徐州日报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最小单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记者日前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发展类村庄所在的134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今年12月是江苏省“村庄规划展示月”,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多种形式开展村庄规划展播,生动呈现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特色做法及优秀编制成果。这些村庄将会变成什么样?一起走进规划看一看。

绘就乡村新图景

村后青山依靠,村中碧水映照,50套整修一新的石屋古朴宁静,初冬时节的铜山区张集镇梁堂古村落引来一众游客打卡。规划中的梁堂村乡村振兴项目,一期工程已经从纸上变成现实。

作为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吕梁山片区的重要节点,梁堂村在规划中寻求传统村落“活化再生”新模式,嵌入城乡协同“生态富民长廊”,植入家庭农场、房车露营、帐篷酒店、星空民宿等体验型特色旅游节点,融合农文旅项目打造“徐州城市前花园”,形成了具有示范效应的城郊古村落规划。

探索村庄规划编制新模式,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唐庄村将打造成“和美乡村”。唐庄村南接潘安湖景区,北邻青山泉镇区。规划编制从潘安湖全域视角审视唐庄村的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的“潘安湖”品牌为目标,打造“品牌共创、产业共兴、同频共振”的产业模式,通过一体化发展,形成景区带动乡村振兴典范。

基于村庄资源,唐庄整体定位为“三产融合·乡情唐庄”。旅游格局上,促成“白+黑”即白天玩在唐庄、晚上夜游马庄“徐州之夜”的发展目标。产业功能区形成“北工南旅”的格局。北侧现状工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南侧旅游融入潘安湖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场地优势,加强与马庄“徐州之夜”的旅游联动。

闻名遐迩的银杏“时光隧道”所在地,邳州市铁富镇油坊村、沟上村和响水溜村地理区位相邻,东侧紧邻沂河和银杏湖景区。生态区位优良,旅游优势突出,拥有万亩银杏林海,每年观光人群达350万人以上。规划编制中,3个村庄的产业布局以银杏苗木为核心要素,完善食住游娱商业配套,融入银杏时光隧道景区,探索“银杏+”产业路径,开发“银杏+”产品,打造宜居宜业的“杏”福乡村。

通过深入研究村庄历史文化和现状风貌,规划师分别提炼3个村庄特色——油坊村“庄前屋后银杏满,巧匠能工探花名,晓时金鸡唱林间,黄昏银猫戏树冠”,沟上村“儿时记忆沟上集,运河湖畔商贾忙,沂武交汇寿喜临,鱼虾鸭鹅银杏香”,响水溜村“四季多彩黄金海,花满林村好风光,沂武交响天然戏,柳琴演艺古遗存”,融入到村庄设计和村庄定位中去。

一份份独具匠心的乡村规划,有“颜”又有“料”,避免了“千村一面”,让诗与远方回归乡村,乡村振兴有路可循。

让乡村振兴走向多元共生

城与乡如何融合?传统与现代如何对话?规划设计如何赋能家园美化?我市村庄规划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位一体,谋划多元共生乡村振兴新格局。

贾汪区茱萸山街道才沃村、许阳村、小山子村和鹿楼村位于贾汪主城区以东,属于典型的景中村和城郊村,片区内包含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3个国家AAAA级景区,拥有万亩桃林、万亩石榴园、多个旅游景点,乡村旅游格局基本形成。规划中探索了旅游景区周边村庄连片规划的新路径,打破行政村的壁垒,从区域层面整体研究,实现错位发展和功能互补。即以茱萸文化为核心、以康养主题为定位,分类提出动养、疗养、闲养三大养生类型和功能片区,提升区域整体品牌,实现新时代旅游情境下茱萸旅游形象的全新演绎。

铜山区科学编制《2023年徐州市铜山区镇村布局规划》,按照村庄自然属性、发展潜力,精准划分村庄类型,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下好“先手棋”。经区镇多轮磋商研判,最终确定2024年度村规编制单元96个,深化版村规18个。全区20个乡镇、街道成立由乡镇“一把手”挂帅的村规编制专班组,各村书记为村级第一责任人,全区镇村如火如荼全面铺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沛县安国镇规划师下乡工作站是徐州市建立的第七个“共绘苏乡”规划师下乡工作站。规划师团队多次在安国镇及周边实地调研,以“理论+实践”的模式开展培训服务,通过走访村贤、“土专家”,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渊源,发掘地区特色,提出了具有沛县特色的规划要素。

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具体规划中,规划师团队重点考虑村民诉求,针对每一条诉求、每一个问题逐一梳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张贴成果公示图征求意见,制作、发放村庄规划手册,让村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

“只有开门编制规划,才能准确把握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村庄设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将村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将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以生动的人、独特的景、深厚的历史风貌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本报记者 甘晓妹 吴云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