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常州 > 正文
“她”力量,在志愿服务中绽放芳华
2022-03-10 10:59:00  来源:常州文明办  

在我们身边,“她力量”在各行各业中绽放芳华。学雷锋纪念日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接踵而至,我们走近常州一支支以女性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和公益组织。志愿服务,有“她”更美丽!

彩虹舟税妈妈

从关爱孩子上学到志愿服务的“连点成片”

武进税务局有一支“彩虹舟税妈妈”志愿服务队,今年49岁的沈凌云是发起人。

沈凌云介绍,“彩虹舟税妈妈”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地税妈妈”志愿服务队。志愿队成立时,一个苦命的本地女孩就进入了妈妈们的视野。她叫高丽娜(化名),武进嘉泽人,父母双亡,从小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

“几个志愿者骨干就在一起商量,想帮帮这个小女孩,是出于女性天生的母爱吧。”在沈凌云的提议下,嘉泽、湟里的女税官们率先扛起这个重任,连续十年和她结对帮扶。

此后,“地税妈妈”的足迹遍布武进,在她们的爱心浇灌下,数百名困难家庭子女茁壮成长。除了关注本地困难儿童,她们还将爱撒播给外地困难家庭。

地税、国税合并后,武进税务局成立“彩虹舟”志愿服务队,“地税妈妈”加入该志愿服务队,变成“彩虹舟税妈妈”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彩虹舟税妈妈”们扩大服务覆盖,探索志愿者服务站运营管理新路子,与卢家巷等11个村、社区结对共建,成立“彩虹舟·如怡”“彩虹舟·繁星”等3个志愿服务站及8个服务点,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扶贫帮困活动,将温暖送给真正需要的群体。

她们成立“彩虹舟·爱心超市”项目,成立爱心基金,结对社区贫困居民可以每月两次持卡免费领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已累计捐助大米、食用油等物资逾万件,帮扶困难群众4000余人次。

依托“爱心超市”,她们成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舞台,连点成片,开展道德讲堂、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文明城市等活动。

21年过去了,志愿服务队已从最早的6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人,其中不少是年轻人。

“在武进税务局,志愿理念薪火相传,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积淀和理念传承。志愿服务也已经成为‘税妈妈’的生活方式。未来,我们将提供更多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沈凌云说。

“税妈妈”组织爱心捐款活动 资料图片

博士太太沙龙

用爱点燃公益的星星之火

“博士太太沙龙”公益组织成立于2006年,发起人是一群女海归,“倡导一种积极上善的生活理念、引领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是她们的初心。

2000年开始,海外高端人才陆续涌进常州,打算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州市引进的第一对海归夫妇孙晓慰博士和妻子恽爽,为帮助那些回国工作和创业人士更好地融入常州,分别成立了“博士沙龙”和“博士太太沙龙”,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贡献力量。

“最初,‘博士太太沙龙’的成员主要为女留学生、海归太太们,大家以此为交流平台,发挥‘半边天’特有的作用,使之成为另一半的强大后援团。”恽爽介绍,这个在常州高新区起步的博士太太沙龙,从最早成立时只有在常州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会员已经遍布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因为,“博士太太沙龙”爱学习、爱生活、爱慈善的理念深受女性朋友的认同。

16年来,这支女性志愿者队伍,活跃在招才引智、民间外交、帮困助学、敬老爱幼、扶贫济困、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领域。

“剧透!就在下月,我们策划的‘第四届新月诗会’就要上演了!届时将邀请海内外诗友共襄盛会,以名人文化宣传常州的‘532’发展战略、‘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和‘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恽爽说,“博士太太沙龙”用知识回馈社会,将会组织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爱最好的自己,努力成为别人的天使!”博士太太沙龙以它创新、真实、上善的理念,点燃了越来越多爱的火苗。

“目前,参加‘博士太太沙龙’公益活动的不仅有个人,还有学校、医院、机关团体、民主党派、社会组织、海外社团……‘博士太太沙龙’将会把爱洒向更多人群!”恽爽说。

“博士太太沙龙”组织关爱老人公益活动

西城大妈

退休后发挥余热 为平安社区出力

在北京有个“神秘”的志愿组织叫作“西城大妈”,她们不仅是打击犯罪协助者,还是邻里消防员、胡同侠……在金坛区西城街道也有一群“西城大妈”,她们是小区治安志愿者、邻里矛盾调解员,更是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61岁的张腊梅是西城街道花街社区居民,退休后,成为社区“西城大妈”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天除了和十几名大妈巡逻,维护小区安全,她还积极组织反诈宣传活动,指导社区居民下载反诈软件。此外,社区有邻里纠纷,居民也喜欢找“西城大妈”帮忙。

在西城街道,“西城大妈”已经成为一张志愿服务的耀眼名片。这些志愿者以退休大妈为主,为西城街道的治安管理和文明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西城街道办事处政法和事业局局长史龙琴介绍,“西城大妈”志愿服务队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16年。当时,辖区的几位大妈喜欢边散步边巡逻。在一次巡逻时,她们发现有人正在偷盗电瓶车,立即将其扭送至当地派出所。此后,其他社区还出现退休大妈帮助公安部门捣毁传销组织的事迹。

“就这样,西城街道的巡逻大妈就在周边慢慢出名了,加入的热心大妈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西城街道就专门成立了‘西城大妈’志愿服务队。”史龙琴透露,“西城大妈”志愿者服务队最初都是大妈,后来一些大爷也参与其中。

截至目前,“西城大妈”志愿服务队拥有110多名成员,绝大多数是女性。

“和男性志愿者相比,大妈们更细心,更善于观察,也更喜欢交流,信息比较广泛。哪里一有风吹草动,她们很快就会知道。”史龙琴说,该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辖区治安案件大大减少。由此,“西城大妈”志愿服务队的服务项目也向调解邻里解纷、文明城市宣传、疫情防控等更广领域延伸,用亲和力和热情为打造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幸福种子

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阅读的“城堡”

15个公益阅读推广点,32个公益创投项目,100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50000人次受益儿童……这是幸福种子阅读中心成立以来,所有志愿者的心血和努力。把“阅读”和“公益”串联,她们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阅读“城堡”。

幸福种子阅读中心的创始人是常州红溪实验幼儿园的园长顾文琴。2015年,一个即将毕业的小姑娘一句“还想留在幼儿园听绘本故事”的稚气童言,促发“幸福种子”萌芽。一个月后,幸福种子亲子阅读中心注册成立,这是常州第一个在全市范围内推广0-12岁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女性社会组织。以“阅读领航”为起点,“幸福种子亲子阅读”关爱儿童、服务家庭,多年来实施了20多个公益项目。

“‘幸福种子亲子阅读’团队现在已经有40多名志愿教师了。”红溪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邹建美也是志愿团队的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这些志愿者都是来自红溪的老师,每次活动都要老师们一次次去接洽、推广,而她们每个人都在争抢这支“接力棒”,不计辛劳、不计代价。团队里致力于推动“与你同行,守护明天”儿童关爱项目的王燕平,在一轮轮表演中耐心教导孩子们保护隐私部位、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教师朱利文”。

2017年,40岁的朱利文成为了高龄二孩孕妇,因为妊娠糖尿病,她每天要打4次胰岛素,大儿子中考失利,父母年迈又需要她照顾,可恰恰这个时候常州市幼儿园阅读联盟实验基地成立,幸福种子承接启动全市阅读推广十大系列活动。同时,为了在更大范围推广和普及亲子阅读,幸福种子走向社会化运营,开始承接社会公益服务项目,以实现自我造血。“那段时间人手有限,每个人的工作量都翻了倍。”邹建美回忆,大家都劝朱利文回去休息,但她依旧参加公益服务,直到迎来二宝。

“播撒阅读种子,收获幸福童年,这是幸福种子亲子阅读中心成立的宗旨,也是我们所有志愿教师恪守的行动宣言。”邹建美说道,她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集结自己的力量,感恩遇见,感恩共同的努力。

龙城春晓

为更多的癌症患者找回人生的“春天”

“我做公益不是一个简单的做好事,也是在身体和心灵上自我治愈的过程。”龙城春晓的发起人名叫吴立华,大家都喊她“春雨”,她也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

春雨的母亲在2009年因肺癌去世。之后没多久,她自己也被诊断为癌症,并且情况相当危急,那年,她才30岁出头。然而春雨并没有妥协,在经过痛苦的治疗,情况趋于稳定后,春雨开始慢慢地做起了公益。在此过程中,春雨也认识了一帮“同病相怜”的朋友,大家总是约着一起。一开始是在红梅公园约着锻炼,后面每周一次约着一起做手工编织。到后来,大家会约着到敬老院看看老人,或者做一点简单的捐赠。在公益中感受到对生命的渴望,2015年3月,春雨成立了龙城春晓,她要把自己的那份自我治愈的感受带给更多人。

协会成立之后,有一次,他们在公园里开展编织义卖活动,碰上媒体采访,教编织的老师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癌症患者,“那次之后,那位编织老师再也没来给我们上过课。”自此之后,春雨内心想要打破对癌症患者的偏见的想法更加深刻,而且之后的所有活动,他们都不再隐藏自己癌症病人的身份。

很多癌症患者通过参加活动,不仅自己走出了阴霾,也加入了团队,周华就是其中之一。周华身患胃癌和宫颈癌,病情始终反复发作,“恍恍惚惚很沮丧”是春雨第一次看到周华时的印象。一次户外活动,志愿者把周华拖出来放风筝。没想到正是这一次活动改变了周华,她把心打开了,还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跟着队伍一起帮癌症病人解析政策、分享康复经验、提供饮食指导和法律指导,找回了自己人生的春天。6年多来,志愿者帮助了300多名女性“两癌”患者,直接现金救助约30多人,间接服务对象达千人。

“现在,我想为那些非重症的癌症患者寻找一些就业的机会。”春雨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经为癌症患者开展了一些手工制作、老人护理、居家上门服务的技能培训。她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接纳这些人,让她们都能靠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活下去。

周华(右)正在服务一名癌症患者 资料图片

天问

用自己的理智、清醒与专业 为更多人撑起“保护伞”

3月3日上午,在武进区湖塘镇长安大巷社区,常州天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正在向来往的居民分发反家暴宣传单页,并向他们宣传3月1日开始实施的《江苏省反家庭暴力条例》。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的社会组织,常州天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近年来一直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干预反家暴,为婚姻、家庭和谐作出自己的努力。

2010年,有着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顾小清成立了天问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强大的专业能力,公司很快在心理咨询、健康咨询圈传开。“很多人在寻求咨询,很多人来问我哪里可以学习心理咨询,这让我萌生了想要办学校的想法。”没过多久,顾小清就成立了天问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培训。“真的没有想到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有这么多。”接收一期又一期的学员,顾小清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志愿者团队也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事。

10年前,顾小清和她的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社会组织,用专业系统的公益项目帮助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独居老人、失独父母,同时也开始致力于反家暴的工作。

“我们所有进行干预的反家暴案件都是‘派单式’案件。”天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咨询师钱卫珍告诉记者,现在全市基层派出所都建立了反家暴联合干预室,而天问的心理咨询志愿者以家暴调解心理疏导平台调度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在去年一起父亲殴打孩子的案例中,钱卫珍和顾小清两次参与反家暴联合干预会议,对施暴者和受暴者以及相关家庭成员分别展开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不是聊一次天就能解决的。”钱卫珍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有计划的长期疗愈过程,有时还要借助沙盘、欧卡牌、绘画等方式来进行辅助治疗。“因为女性的共情能力更强,在工作中她们还要保持清醒、理智,与心理疏导对象时刻保持界限感。在最后一次心理疏导中,看到那个孩子的作画中画满了鲜艳的花朵,还有太阳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天问社会服务中心的这群女性志愿者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多在家暴中受到伤害的人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反家暴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一直宣传下去。”顾小清说。(吕洪涛 吕亦菲 图文报道)

天问工作人员用沙盘为小朋友做心理疏导 资料图片

责编:常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