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90后”,有个性,不过更有爱心;他是一个父亲,爱“小家”,不过更爱“大家”。他叫张蕾,是长江引航中心的一名引航员,在工作之余他还有另一重身份——青年志愿者。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选表彰了一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张蕾获得此项殊荣。
说起张蕾,认识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他曾经获得江阴蓝天救援队优秀志愿者、江阴长江海事局志愿之星、江阴十佳志愿者、江阴优秀义工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引航精灵服务队”曾获得长江航务管理局青年文明号、长江海事局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以志愿精神投身疫情斗争一线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他因普通肺炎被迫居家隔离30天。人虽在家中,但心有所牵挂,志愿服务的精神并没有被病毒所阻隔。他居家制作水上安全出行PPT,为对口服务的江阴中小学送去安全防护知识;电话、视频连线江阴敬老院老人,告诉他们自我防护的各种常识;号召身边青年组建临时志愿服务小队,积极参与社区防控、物资运送、帮老助贫,共同抗击疫情。针对疫情蔓延的态势,他积极宣传发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一起抗疫,驰援巴铁”活动。在这次自发的爱心接力活动中,11家志愿组织历时7天共募集到10万只口罩和爱心善款,经巴基斯坦领事馆沟通后全部寄往“巴铁”。
国内疫情防控转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沿江城市陆续复工复产,但国外疫情大肆爆发。作为长江上第一个登上外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的引航员,在与来自高风险国家的外籍船员近距离接触时,防控压力和感染风险倍增。他加紧时间制作了中英双语防疫小常识和宣传小册子,通过志愿服务队分发给社区群众和外籍船员。当他得知单位为了防控疫情组建封闭专班,专门引领高风险国家的船舶后,第一个带头加入。
就在他加入专班不到一周的时候,女儿出生了。女儿的第一声哭啼,他只能断断续续从视频通话中听到,但志愿服务的号角,正响彻长江沿线。初为人父的他手捧着的是“小爱”,心怀着的却是“大爱”,家国相连,使命敢当!
用志愿行动书写青春华章
“”90后”的张蕾工作之余本可以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尽情享受朋友聚会、出行旅游,但他没有。他做了另一种选择,一身自救互救技能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志愿荣誉证书背后,记录了一段段不同的经历。
他所从事的工作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工作时间24小时待命不固定。即使这样,他关爱社会奉献自我的热忱丝毫不减。他说,志愿服务不仅要“有力气”,更要“有力量”。加入“蓝天救援队”,除了贡献体力,更多的是贡献技能。各类救援知识、多国语言、心肺复苏、防溺水技能、水上拖带救援等,都要从头学起,但他不惧挑战,乐在其中。他把这些作为青春的追求,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像一块磁铁,把所有的能量汇聚到一起,把青春的热情传递给需要关心关爱的不同群体,用志愿服务书写青春华章。
让志愿服务绽放青春光芒
7年来,张蕾共引领中外籍船舶1600余艘次,实现了安全引航无事故,优质服务零投诉目标,2019年代表单位出战江苏省船员职业技能大赛获第四名好成绩,被授予技术能手称号,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志愿服务也从未停歇……
张蕾已连续7年利用工作闲暇走进江阴金钥匙特殊儿童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或者坐在孩子旁边陪着他们写字画画。这里的孩子用不是很清晰的字节或者歪歪扭扭的书画亲切地称他为“花蕾哥哥”;他还主动担任起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晚会的志愿者,手牵手为自闭症儿童打开心扉,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健康。 他连续6年定向捐助支援西部山区儿童,每年捐助1000元现金;他还主动发起旧衣物捐赠活动,建立旧衣服捐赠接收点,把收集到的大量衣物捐到西部贫困山区。
由于本职工作强度大,不能每年献血,张蕾基本上每两年献血一次,现在已献血6次,共计1600余毫升。近年来张蕾更多次前往江阴璜土敬老院、福澄颐养院、夕阳红敬老院,为那里常年卧床需要照看的老爷爷、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剪头发、修指甲、量血压、做按摩,给老人举办生日聚会,陪老人一起唱歌、做手工,为老人包饺子、自费购买营养品分发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