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是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护士长占红霞在湖北黄石市大冶市人民医院进舱的第三天,也是她独立当班的第一天。之前,她跟了两天的班。
下午2点15分,她刚坐下来吃午饭,这已是她正常下班用餐的时间了。占红霞说她感到很满足。
进舱4小时,消毒2小时
星夜驰援黄石,占红霞和江苏医疗队其他61名白衣战士,分赴大冶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她被安排在人民医院感染科一病区。
感染科一病区收治着新冠肺炎的危重病人,江苏医疗队选出精兵强将加入到病区护理组,占红霞就是其中一员。她感受到一种被认可的自豪和受托付的信任,同时又颇有压力,唯恐自己有什么做不好的。
2月15日,第一回进舱,占红霞还有那么一丝紧张。直到面对一个个病人,她觉着跟之前的工作一样,就是防护和消毒麻烦了些。
8点进舱,到中午12点出舱,除去防护服后全身消毒,包括口腔和眼睛,热水冲淋,返回所住的宾馆,先将外套挂在室外,把房间污染区的地面、卫生间马桶等消毒一下,把进舱时穿的衣服用消毒水浸泡,再用56度热水冲淋30分钟……前前后后差不多2个小时。
这一切收拾妥当,才能松一口气,定心吃午饭。饭菜还不错,在餐厅打回来吃,不作任何逗留。就算同事季申健的宿舍离得不远,两人也从不聊天,只是碰面时打个招呼,倒是在微信上相互点赞鼓励。
就如把进入隔离病区说成“进舱”一样,他们很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每天,就是坐专车往返宿舍和医院,两点一线。
面部解压与镜片除雾的实验
每回进舱前,占红霞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压上帽子、口罩和眼镜,留在外面的眼睛都被压得有种突出来的感觉,基本半天下来,脸被压住的地方很痛很痛。
因为大多数班在舱内,担心过段时间长压疮,占红霞就在受压厉害的地方贴上层敷料,果然减轻了压痕,但却因敷料与皮肤粘在一起,每回撕下来都把汗毛拔起,痛得她直吸冷气。
相比“破相”,她现在宁愿天天承受这样的痛。终究也是个爱美的女人。
考虑怎样解决防护镜上的雾气问题,她们一班“6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尝试了用酒精肥皂擦拭镜片等方式,最终选用涂抹洗手液的办法,但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幸运的是,医院送他们出征时给他们带足了相关物资,当地的后勤保障也很充分,目前没有出现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缺乏的现象。
病房里的每一天有笑有泪
2月16日,是占红霞进入大冶后最有收获的一天,因为她成功“用意念”为一名患者做了静脉穿刺。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静脉穿刺本是小儿科,但在全身装在防护服内,因防护要求提升而戴着三层手套,防护镜有些模糊的状况下,视线不清楚也毫无手感,占红霞完全凭感觉,一针穿刺。“那病人已打了10多天吊针,静脉管细弱,能一下子打进去,真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么多年来,占红霞还是第一回做个静脉穿刺弄出一身汗,成功后特别高兴。
占红霞所在的病区共29个病人,其中9人情况还严重些。护理工作很繁重,但早作好了充足准备,占红霞毫无怨言,一丝不苟。他们知道她是江苏来援助的,就算病情不好心情不佳,对她总是很温和。
有一位老太太,肺部感染很厉害了,不说话都喘得不行。昨天中午,占红霞帮她打开床上的饭架,推到她胸前,打开饭盒盖子,把筷子放到她手上。每做一步,老太太都使足劲屏着气微弱地道一声“谢谢!”占红霞听得都难受地要哭。
2月16日下午,有一例病患治愈出院,占红霞学觉得这是在病房里心情最好的时刻。连续两天病区未进新病例,占红霞仿佛感到了春的信息,“但愿疫情早点过去,摘下口罩去闻花香。(记者 黄海 通讯员 陆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