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着力发挥巡察查找问题、整改问题功能,推动解决一批涉及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没想到过了十多年,还能拿到这笔钱,心里头的大石头搬走了,家里有了希望。谢谢你们!”24日,一封感谢信到了南通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组负责人的案头,寥寥几百字,字迹也不太工整,却满是喜悦和敬意。
写信的人是如皋市磨头镇兴韩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裴某。2005年12月,他遭遇车祸并落下残疾,而车祸赔偿款中有6.46万元一直没有拿到。车祸给裴某留下了后遗症,经鉴定为精神病二级。14年来他天天药不离口,精神差的时候四处乱跑。裴某妻子因小儿麻痹症截去一条腿,平时就拄着拐杖照顾丈夫和两个小孩,日子过得很难。
今年4月,南通市委启动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在兴韩村,巡察组了解了裴某的情况后,迅速向如皋市发出交办件。当地有关部门立刻响应,扶贫办、公安、法院及磨头镇政府联手行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上海执行。今年6月25日,执行人终于履行了赔偿,共给付赔偿款、迟延履行利息11万元。当天,镇村干部将这笔拖欠了13年的理赔款送交到了裴某手中。
全市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开展以来,巡察人员带着问题,走村入户,查找短板,把精准发现缺漏和推动立行立改结合起来,将专项巡察同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两年前,如东县掘港镇银杏村1组的朱某因病毒性肝炎住进了如东县人民医院,治疗费用共花去了1.2万多元,个人要负担5600多元。因无力承担这笔费用,出院时朱某就没有办理结算手续,自己的社保卡一直处在住院封锁状态,后期复查、用药不得不自己掏钱,生活压力很大。巡察人员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当地政府。如东县组织相关部门和镇村协调沟通,第二天就帮着办妥了出院手续。时隔半年后,社保卡解冻,朱某的脸上重新有了笑意。
在通州湾示范区三余镇,巡察人员发现海晏村11组农户姜某家的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而调查得知,该户去年由村里帮助做了危房改造并通过验收。巡察组细查发现,姜某的瓦房屋内地面还是泥地,没有浇筑混凝土,潮湿的地上长满杂草,改造收尾工作并没有完成。巡察组立即反馈,要求举一反三,摸排解决类似问题。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接到巡察反馈第二天,施工队已进场浇筑地面。4天后,姜某一家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房子。
“一个个具体问题在巡察推动下得到解决,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真正落在了他们的心坎上。”南通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介绍,专项巡察开展以来,他们深入走访经济薄弱村116个、建档立卡低收入户365户,实地查看扶贫项目55个,个别访谈614人次,受理群众信访40件次,发现8个方面38个问题,推动立行立改问题10个,形成问题线索1件、问责建议5条、提醒谈话建议1条,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提出整改建议30条。
通讯员 顾玉香
本报记者 郭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