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我们来看你了。”12日上午,南通开发区中兴街道富新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生日蛋糕和慰问金来到了百岁老人王金选的家里,为老人庆祝生日。
富新社区是1992年建设的拆迁安置老小区,在6000多名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300多名,占比逾两成。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成了摆在社区面前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社区老年人服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15年荣获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称号,“孝老富新•关怀用心”服务品牌已成为社区的靓丽名片。
104岁的王金选老人是富新辖区内年龄最长的老人,其丈夫、子女已相继去世,由两个孙子、孙媳照顾。老人前半生十分操劳,七八十岁、身体硬朗时还自己坚持下田。大约6年前,老人意外摔伤导致髋骨碎裂,因年事已高不适宜开刀,只能卧床休养。但孝顺的孙子、孙媳将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虽然卧床多年,但老人房间无异味,身上也没有褥疮。老人虽然不能下床走动,但脸上总是带着慈祥温暖的微笑。这几年生日,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带着大蛋糕和慰问金上门与老人一起庆生。
富新社区在辖区内努力倡导和践行“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传统美德。2011年起,社区就为辖区所有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建立数据信息库,信息库内不仅有老人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子女信息、老人的特长、喜好以及个性化需求等。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人,社区“两委”腾出办公楼底楼140多平方米,于2011年7月建立了中兴街道第一个“居家养老三站点”,可提供医疗、助餐、休闲等服务,成了老年人的好去处。由一名居家养老专职社工、6名居家养老专职服务人员、54名楼道长、志愿者以及社会力量等织密了服务网。社区对113名85周岁以上服务对象,根据服务需求的程度不同,将他们分为特殊服务、重点服务以及一般服务对象。
其中,特殊服务对象,专职服务人员每天会上门服务一小时;重点服务对象,服务人员每2天上门服务一小时;一般服务对象在有需求时由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楼道长、志愿者、邻里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都与有需求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每周一次上门探望,两次电话慰问,老人的困难可随时发现,老人的生活不再孤单。
随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为老服务的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今年开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启针对不同老人特点、不同需求的“私人定制”服务。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通过走访的方式,记录每位老人的生活需求,比如老人需要多长时间理一次头发,什么时候要去帮他们买药,或者几号要去银行取生活费等等。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不断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本报记者袁晓婕 本报通讯员缪璟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