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研与艺术结合,将创作产生出别样的审美意趣。在近日刚刚落幕的以“极深研几·见微知著”为主题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微结构摄影大赛中,南通大学学生的两件作品均荣获艺术创新组二等奖,通大荣获最佳组织奖。
该项赛事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上海市显微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今年由同济大学承办,南通大学第一次以理事单位的身份参赛。大赛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窥探科学研究的真谛,拓宽广大学生的学术眼界。大赛历时半年,共有来自全国44所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达339件,分为艺术创新组和技术创新组两个类别。
作为该项赛事的理事单位之一,通大相关学院积极组织参赛备赛。其中,通大特种医学研究院还与艺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等进行了结对创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将科研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显著提升了参赛作品质量。经过校内选拔,通大共推荐25件作品参加艺术创新组比赛,其中7件作品进入网络投票环节,2件作品入围决赛。最终来自通大特种医学研究院的周佳娇、艺术学院的高萌同学共同创作的作品《碧荷生幽泉》,以及来自纺织服装学院的王佳、特种医学研究院的刘希文共同创作的作品《共盼春来》均荣获艺术创新组二等奖。获奖作品不仅体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还体现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中,作品《碧荷生幽泉》在经过着色等处理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荷叶,展现着生命的朝气与活力。小鱼时而在荷叶下嬉戏打闹,时而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游动,为整幅图营造了动态之美。整幅图体现了在良好生态环境下各生物和谐生存与发展的画面,表达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作品《共盼春来》图面中是一朵待放的桃花,积压在枝桠上的冰雪即将消融,一只小虫趴在枝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疫情来袭后,只要人类携手抗疫,终将赢来美好的春天。(通讯员 袁圆 记者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