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推进沿江地区生态修复,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2021-03-02 08:56:00  来源:南通日报  

昨天,《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一员,依法保护长江,责无旁贷。

昨天上午,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子码头,“康平868号”船缓缓靠岸,顺利接通岸电设备。如今,全市412家港口码头全面完成环保设施建设。3月1日正式实施的《长江保护法》第六章中明确规定了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措施,其中就包括加强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统筹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制定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等。

渔民收网上岸另谋生路,候鸟组团归来蹁跹飞舞,江中“豚”来“豚”往不思归……这样的和谐之变在南通长江段越来越多地发生着。近年来,南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奏曲,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关于“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启动了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从2016年开始还山以林、还江于民,优化长江岸线布局,统筹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努力建设“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城市生态绿肺,为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最后一棒”展现着南通担当。

江水辽阔,波光粼粼,长江生态万象回春,滨江生态公园已经成为南通市民心向往之的“网红”打卡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称赞滨江环境发生了沧桑巨变。近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迅速整改,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推进,化工污染治理有序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船舶污染治理成果丰硕,水质全面提升。国家、省警示片披露和我市自查列入省级台账的共15项问题全面提前完成整改;2020年累计关闭退出84家化工生产企业,其中沿江1公里范围内14家;中化南通、阳鸿石化两座洗舱站全省率先建成投运,全省率先出台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方案,全市港口码头全部具备了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能力,并实现电子联单监管全覆盖;生态环境部审核反馈我市的226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均已完成现场监测和溯源;2019年底我市长江干流191艘渔船、368名渔民全部退出长江捕捞,渔船网具全部拆解销毁,退捕渔民社会保障率100%、就业率93.24%,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退捕任务。

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在南通五山一带,昔日的硫磺码头变身森林公园,实力“圈粉”。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基础上,我市岸线资源整合持续深入,特色示范工程成效凸显。立足南通长江岸线区位特点,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紧扣“特色”“示范”狠抓生态环境修复,全力推进沿江特色示范段打造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深入推进五山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列入省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清单的15个重大项目,推进滨江、任港湾、五龙汇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滨江特色的生态示范段。长江岸线造林超额完成,加快推进长江南通段高质量植绿、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2020年,我市长江沿岸造林绿化面积3425亩,是省下达年度任务数17倍。自2019年省政府召开共抓大保护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以来,全市新增长江沿岸绿化造林面积6380余亩、森林抚育7000余亩,两年完成省下达造林绿化面积总任务数2.5倍,厚植沿江绿色生态屏障。

本报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

题图 许丛军摄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