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人生苦苦不相同 人情暖暖抚人心
2021-11-19 07:29:00  来源:江海晚报  

16日,阳光明媚,人情暖暖。“关爱一线牵”栏目组带着爱心人士捐赠的购物卡,前去超市采购了米、油、牙膏、洗发水等物资,送往上期的11户困难家庭。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家庭是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11个社区平时重点关注的对象,送的爱心物资和慰问金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帮助。

七旬老人独自照顾中年儿子

当天,记者来到王秀兰家,一进门就看到了门口堆放的废纸。“这些是王阿姨平时捡回来卖钱补贴儿子药费的。”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起王阿姨的家庭情况。

王阿姨今年72岁,丈夫去世,独自一人照顾46岁未婚、又患有视力一级残疾的儿子。儿子年轻时患上慢性肾炎,视力下降,早期还能戴上隐形眼镜做保安。但在29岁时,他的肾炎慢慢变成糖尿病导致视力残疾,无法工作,只能在家休养。

十几年来的治疗让儿子身体变差,行动不便。而年过七旬的王阿姨依旧是每周一、三、五带着儿子去康复医院做透析。“他身体好的时候就一起慢慢走过去,一般要花半个钟头。他脚浮肿没有知觉的时候,我就叫个三轮车送我们过去。”王秀兰说。

“他吃药每月要花1000多元,而我们每月就靠1000多元的低保维持生活。”王秀兰眼眶湿润了,“虽然艰苦,但邻里过节会给我们物资,社区志愿者也常来看我们。你们这次也给我送来了慰问金,十分感谢!”

老夫妇辛苦撑起五口之家

听到叶美瑛说起家庭情况的时候,记者感叹眼前这位大妈的坚强与艰辛。叶美瑛的儿子小王在3岁时落水,被救上来后便出现智力障碍。叶美瑛夫妇二人依旧悉心将儿子抚养成人。

小王成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智力残疾的媳妇儿。两人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儿。早期小王还能在厂里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但现在只能在家晒晒太阳,做些基本家务。而媳妇在外做些简单的保洁,每月也只有几百块的收入。小王夫妇如今已40多岁,主要都是靠老夫妇微薄的退休金,帮忙看小区车库拿到的1000元工资以及孙子的低保生活。

而叶美瑛夫妇从不认输,照顾残障儿子儿媳的同时,还一直攒钱给孙子读书。“大学只要他能考得上,我一定会想办法支持他的。”孙子今年14岁,在新桥中学上初三,学习成绩全靠自己。学校也给予他们很多帮助,每年都有助学金,让其安心上学。

社会关怀支撑她走过艰难岁月

“谢谢你们的慰问金,也谢谢这二十年里帮过我的人,支撑我走到现在。”孙卫燕今年45岁,2002年患上尿毒症、高血压等疾病,已连续做透析十几年。因为生病导致不育,孙卫燕也选择不婚,与父母一起生活。

孙卫燕在新疆出生长大,父母曾是新疆支边青年。1997年三人一起回南通定居,可去年母亲去世离开了他们。年轻时候的孙卫燕曾与朋友一起做房产中介,日子还算不错。但在上班后,她的视力慢慢变差,“挂了眼科去看医生,结果发现是肾出了问题。”孙卫燕每周要做3~4次透析,每月吃药、透析要花上两三千元。而她目前也是失业状态,身体差无法工作,靠低保生活。

回忆起这些年的心酸苦楚,她还是不忘感恩:“在我生了大病后,街道和社区都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上门看望我,帮我一起申请大病医疗保险,申请低保,甚至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打电话安慰我……我真心感谢你们!”

(记者 李慧)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