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川区各公益慈善组织积极改革拓新、强化服务理念、多方筹募款物,推动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实施慈善项目,紧紧抓住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生计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不断释放正能量,勠力同心扛起慈善组织的新时代担当。
“天平”志愿者的脉脉温情
2011年6月,经崇川区志愿者协会批准,崇川法院注册成立全省首家“天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法律专业优势,在案件审理中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司法职能外提供志愿服务。
一沓沓厚厚的卷宗后面,往往就是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睛,“天平”志愿者从案件审理中发现他们、在法律框架外帮助他们。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专项帮扶,成立关爱孤残儿童组、关爱孤寡老人组、关爱失足青少年组、走进农民工子弟小学组、走进大学校园组5个小组,项目化开展志愿帮扶。
“天平”志愿者立足本职工作,将青少年维权工作融入审判工作、志愿服务之中,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涉少刑事案件审理时,制作“粉色卡片”,撰写《法官寄语》,以更为柔和的方式感化被告人。对因家长疏于管教致子女犯罪被判刑的,在全国法院率先发布“红色督促令”,敦促家长尽好监管义务。“天平”志愿者深入全区10余所学校举办法治现场会、互动讲座、法律咨询,开展百余场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每年寒暑假在社区开展“法治夏令营”、模拟法庭等活动,受到辖区青少年的广泛欢迎……
10年来,“天平”志愿者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专项帮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深入,开展近千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逐步成长为全国政法系统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国青年文明号候选集体、江苏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青年文明号等10余项全国、省级荣誉,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崇川法院“全国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
红星社区的七色彩虹
近两年,红星社区围绕“携手慈善事业,共建和谐红星”的目标,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了由“社区主导、慈善服务站搭桥、企业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慈善救助体系,编织成“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冠名救助”七色彩虹。
社区把建设建立慈善服务站作为民生工作一件大事来抓,于2015年12月11日成立慈善服务站,给低保户、残疾人以及因病致贫、返贫的不幸家庭送去福音,摆脱临时性困难。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发动。社区两委会广开筹资渠道,内外筹集并重,大小善款齐抓,多层次、多形式募集慈善款。慈善服务站成立当日,党员干部、企业、邻里理事纷纷带头捐款,形成了人人慈善、户户捐款的热潮,现场共有223人捐款,当日统计募集捐款101550元。站点成立之后,每逢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居民纷纷慷慨捐物,现场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社区于2021年3月15日成立了党员爱心基金,带动和激发更多的人投入爱心、奉献爱心,让生命更有意义。党员们纷纷表示“乐于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
社区积极开展以“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冠名救助”七色彩虹为重点的慈善救助活动,做好对患重大疾病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对因患重大疾病造成困难的家庭给予特别关爱,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将救助金送到他们的手中。据介绍,社区慈善服务站成立以来,使用慈善救助金14万余元,救助110余人次。截至目前,慈善工作站募集善款总金额达54万余元。
大病慈善的精准救助
2019年1月17日,崇川区秦灶街道举行了“大病慈善精准救助”启动仪式。28名身患大病的居民共获得209546元救助金,其中,最高获得救助金2万元。
这项政策是2018年出台,针对秦灶街道辖区内群众,因突发重大疾病、长期患病等原因医疗费用支出过大、收不抵支、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临时性、应急性、过渡性的专项救助。救助办法针对尿毒症、白血病、器官移植对象,扣除其他救助后,剩余个人承担部分给予80%的救助,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针对患有“恶性肿瘤”、血友病、骨结核等重大疾病按照扣除其他救助后,剩余个人承担部分给予30%的救助,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据了解,此项救助政策是崇川区内针对大病群众力度最大的一次救助,秦灶街道慈善会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保障此项救助政策的落实。
“今年是我街道实施该政策的第4年,共计救助了112户家庭,发放救助金85.65万元。这项慈善事业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帮助更多困境群众重获生的希望。”秦灶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我街道还有‘一日捐’等多种捐款形式,让慈善的种子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爱的果实,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作者邓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