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际,又一批南通医生踏上了援疆之路。无影灯下,他们填补了当地多个技术空白;临床一线,他们授之以渔,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生团队;基层乡镇,他们开展义诊服务,把健康关爱送到少数民族百姓家门口。
自1998年,南通市启动医疗援疆工作以来,先后派出10批次近百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新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改变:改变当地的医疗条件,改变百姓的健康观念,改变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
用真心换真情
医者仁心赢患者赞誉
“感谢南通专家妙手回春,帮我母亲解决了多年的病痛。”如今,一提到南通援疆医生汤明明,邓女士的女儿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51岁的邓女士是新疆伊宁县喀什镇的一名甲状腺肿瘤患者,同时也是一位聋哑人,多年来饱受疾病困扰。受制于乡下有限的医疗水平,她一直未做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随着年龄的增长,邓女士时常感到呼吸不畅,吞咽食物也越来越困难。
“听说伊宁县人民医院来了一批援疆医生,其中有头颈肿瘤外科的专家,擅长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可以去看看。”在朋友的推荐下,6日,邓女士一家来到伊宁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点名”请来自南通市肿瘤医院的援疆专家、副主任医师汤明明帮忙诊断。“经过询问,我了解了患者的症结所在,他们一家人对甲状腺肿瘤这一疾病认识不足,对外科手术也存在偏见与误解,以至于耽误了治疗。”于是,汤明明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疗效、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等,帮助邓女士一家打消疑虑。不久前,汤明明带领团队顺利为邓女士实施了手术,也收获了这家人的真诚感谢。
来疆后,汤明明发现伊宁县人民医院头颈外科相关科室的基础条件相对不足,在他的带领下,该院逐步开展甲状腺肿瘤、涎腺肿瘤、血管瘤、先天性颈部疾病等头颈外科手术。今年1月,他完成的伊宁县首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填补了伊宁县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基层公益行
将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
“您的血压已经这么高了,一定要重视!”“建议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8日,第五次“南通援疆医疗团队基层行”公益活动走进伊宁县墩麻扎镇,为当地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并赠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药品。
当天,来自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多名专家组成高水平的援疆队伍,为当地百姓提供专业义诊服务,将健康关爱送至他们的家门口。
伊宁县地域广阔,人员分散,偏远地区群众就医不方便,真正能来县医院就诊住院的病人十分有限。为此,作为江苏省第10期第二批援伊医疗队员兼南通医疗队领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黎叶飞和队员们商讨提出了“南通医疗援疆团队——基层行”公益活动计划。
去年11月12日,黎叶飞和队员们开始了基层行第一站——英塔木镇。援疆医疗队员涵盖心血管内科、肿瘤介入、妇科、骨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麻醉专业,并由伊宁县人民医院安排心电图医师及护士协助进行。首次“基层行”活动历时7个多小时,累计看诊咨询200人次以上,血压、血糖检测150人次以上,心电图检查150人次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计划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走遍伊宁县的20个乡镇,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黎叶飞介绍,“南通援疆医疗团队基层行”平均每3周组织一次,在义诊的同时,也对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工作进行指导。截至目前,基层行先后走进英塔木镇、喀什镇、麻扎乡等地。
跋山涉水近万里
他们为改变而来
早在去年9月,黎叶飞带领的南通援疆医疗队便已来到伊宁县。经过春节假期的短暂休整,他们在春暖花开之际又重新踏上援疆之路。翻越千山万水,他们只为改变而来:改变当地的医疗条件,改变百姓的健康观念,改变医生的技术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准,南通援疆医生们辗转伊宁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家医院,在为患者进行诊疗的同时,将带教工作贯穿其中。
援疆期间,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医生张帅赛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在伊宁县三家医院都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妇科微创领域的空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一些简单的腹腔镜手术,我会让当地医生做主刀,而我在旁边做助手。”张帅赛坦言,为确保手术安全,相比自己主刀而言,手术带教时承担的精神压力更大,工作量更多。但为了能给当地医生更多的手术操作机会,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一项长期工程,更离不开一批批南通援疆医疗队的辛苦付出。”张帅赛说,为此,他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记者俞鑫城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