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人与城相系 一部全面立体的“家园谱系”
2023-03-22 09:59:00  来源:江海晚报  

读懂一个人,了解一座城。日前,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南通日报社共同推出的历史人物传记绘本《一个人,一座城》出版问世。全本历时两年创作而成,以时间为线索,用简洁清透的文字诠释张謇的不凡人生,以全景视角构图,用恢宏细腻的手绘方式呈现“中国近代第一城”崛起的辉煌历程。

当时间和空间交汇,一人与一城相系,百年通城故事呼之欲出。

21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历史人物传记绘本《一个人,一座城》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在南通博物苑举行。市领导陈冬梅、单晓鸣出席活动并讲话。

《一个人,一座城》由南通日报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推出,由东方娃娃杂志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晓玲、绘本专家周翔以及沈启鹏、侯德剑、黄培中等7位南通本土资深画家历时两年创作而成。全本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清晰地勾勒出张謇的不凡人生,用恢宏细腻的手绘画卷诉说着“中国近代第一城”崛起的辉煌历程。

会上,陈冬梅代表市政府对绘本首发表示祝贺。她指出,以此为契机,要加强南通文艺精品创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动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文化品牌打造,注重对包括张謇文化在内的全市域文化资源梳理、挖掘整合,打造一批新的有影响力的文化标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进一步叫响南通青少年德育品牌。

现场,张謇企业家学院、全民阅读办、南通博物苑、童声里的中国创研基地、学生代表等接受绘本捐赠。

(记者杨镇潇 朱荭)

《一个人,一座城》

同名绘本画稿展正在展出

近日,《一个人,一座城》同名绘本画稿展在南通博物苑开展。展览展出了绘本线稿原作、等比例放大的彩图,以及团队采风掠影数十幅,全面展现了绘本幕前与幕后的创作历程,带领观众直观领略近代南通城的繁华生活图景。

据了解,《一个人,一座城》是一本写给儿童的历史人物传记绘本,讲述了近代实业家张謇立足家乡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缔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故事。绘本选取了张謇人生历程中一次次重要时刻和动人瞬间,通过“文字+手绘”的形式,展现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奋发自强的实干精神、主动作为的担当意识,传递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活动现场,主创人员沈启鹏、侯德剑等画家走进展览,亲手绘制南通相关的文化地标、一草一木,观众纷纷驻足欣赏。

“绘本是孩子们喜欢的阅读形式,通过增设展览,与艺术家近距离接触,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体会到‘一个人,一座城’的深刻内涵。”通师二附副校长胡玉宝告诉记者,张謇与通师二附渊源颇深,是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校史、了解家乡史。

在展厅出口处,一处互动绘画墙引起观众注意,激发起大家的创作热情。市民陈女士带小孩忍不住动手尝试一番,她说:“孩子平时就喜欢画画、阅读绘本,很难得我们南通也出版了一套关于自己的人文历史题材绘本,非常有意义,值得品读。”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南通日报社、南通博物苑、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奖承办。展览将持续展出至3月31日。

(记者杨镇潇)

翻开绘本,来到19世纪末的通州城(今南通),只见西亭脆饼、张记古瓷、中药铺等商铺临街而置,扶老携幼、寻医问病、劳作奔波人影憧憧,一切看似安宁祥和,背后却折射出百姓的困顿生活。画面的右下角,一个身背行囊、立桥远眺的男子,孑然独立,“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目及于此,一颗“扎根家乡,造福乡梓”的种子悄然生根。

为了让少儿读者理解张謇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绘本《一个人,一座城》没有采用英雄主义的叙述方式讴歌张謇,而是将他放在民众之中,融入百姓生活、城市发展的长卷,彰显其一心为民、与民同在的品格。

细心阅读,内里15幅跨页大图上都有张謇的身影。独自奔走在为办纱厂而筹资的路上,出现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在幼稚园门口迎接归来的孩子们……随着城市面貌的点点改变,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30多年里,他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开办纱厂,拓展产业链,推动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兴办师范学校为开端,广开学校,并创建新式剧场和博物馆,启迪民智,孕育精神文化摇篮;修建育婴堂、栖流所、养老院等,为所需之人提供心灵的庇护所。如此,以“一城三镇”为格局的一座早期现代化城市建立起来,新的文明在这里产生、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以经典彩绘贯穿,选取8开横版大开本样式,每幅图展开有0.7米,其中展现“近代第一城”全貌的画面长达1.4米。全本画面制作精良,严密紧凑,一气呵成,以俯瞰视角取景,宏伟壮丽,又不失细节感,生动记录了一座城的变化和这座城里人民的生活图景。

南通人联手“制造”

讲好家乡先贤故事

一个人筚路蓝缕,一座城沧桑巨变,让世世代代的南通人为之自豪、为之感怀。在绘本的背后,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这里土生土长,跨越了“40后”“60后”“70后”三个年代,打破文艺专长的界限,同心同力,成就一部手绘版的张謇创业史。

“我的祖籍在海门常乐,那是张謇出生的地方。到了上学的年纪,我进了张謇创办的跃龙桥小学读书,课余时间去中公园的‘少年之家’学画,在西公园的河边写生……后来,我又考入张謇创办的南通中学。张謇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城,造福了百万乡亲,我深深地感觉到,他的影响无处不在。”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沈启鹏感慨道。

情感共鸣一致,画风却不尽相同。在创作之初,如何统一笔法,成为最大的难题。沈老表示,从确定绘制角度、选择画面内容,到甄选草图线稿,反复推敲、推翻重来,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过程中,主创人员多次去张謇出生、读书、创业的地方采风,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里找寻资料,克服自身困难,埋头于绘本创作。

“画张謇,首先要研究张謇。他无论是办企业、办学校、办博物苑,每个地点的设计都有‘讲究’;正是这份‘讲究’,带领着我们走近生活、贴近人民,并落实到细微之处,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画家侯德剑表示。

作为儿童读物,《一个人,一座城》除了视觉效果佳外,文字亦要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类绘本,有一定的厚重感,但又不能太过严肃,还是要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用白话语言讲好南通故事、讲好张謇故事。”“70后”儿童文学作家张晓玲,作为此书的文字作者,同样寄情于笔,深有感悟。她透露:“尽管经过打磨、删改,最终呈现出来的文字仅2000余字,但在创作中期还写成了近3万字的文本,作为对张謇事迹的提炼总结和史料支撑。”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打造青少年德育品牌

绘本读来清晰明了,内里更是大有乾坤。据了解,此次绘本内容涉及民宅、商铺、厂房、剧场、博物馆等林林总总的地标数百处,人物超1000个,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均“藏”在绘本配套的阅读导览手册中,等待读者一探究竟。同时,还设有“名师导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此书。

“《一个人,一座城》绘本是报业由内而外融合的一次探索。这样的新形式、新载体,填补了当前国内张謇题材宣传通俗读本的空白,让张謇爱国企业家精神的宣传更生动、更传神,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通日报社社长胡卫东表示,今年还将策划创作生产诸如以“莫文隋”“江豚”为题材的儿童绘本和儿童剧,教育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发挥党媒优势,生产更多、更好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在昨天举行的绘本首发仪式上,张謇企业家学院、全民阅读办、南通博物苑、童声里的中国创研基地、学生代表等接受了绘本捐赠。通师二附五(9)班学生张芸萱说:“这本书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让我对张謇及南通历史文化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会和同学们一同分享,好好学习和感悟张謇企业家精神。”

为了让绘本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南通博物苑与南通日报社联合策划了同名绘本画稿展,供市民参观学习。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表示:“每年有两万多名青少年走进博物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争取让这部绘本成为孩子了解张謇、了解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一个更直观的素材,以此为契机,努力把青少年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得更好。”

(记者杨镇潇 朱荭)

历时两年

捧出一本真诚之作

翻开《一个人,一座城》,建筑、风景、人物、民俗、文化,淋漓尽致地流淌在横向的长卷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人物精神被提炼、弘扬、传承、升华,唤醒我们血脉中流淌的家国情怀和中国风骨。

翻回第一页,来看看这本书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

策划之初

要想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好张謇故事,编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人物。于是,研究张謇成了他们着手要做的第一件事。编辑团队前往南通实地探访张謇的故居、纪念馆以及张謇创立的南通博物苑、大生纱厂、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等,聆听专家对张謇企业家精神的解读。

在庞杂的史料中抽丝剥茧,编辑团队终于有了一个重要的线索——今天的南通仍然保留着100年前张謇建立的“近代第一城”的基本格局,现在的人们仍然在张謇开办的学校里学习,在张謇修筑的公园里散步,在张謇筹建的剧院中看戏,张謇创建的大生纱厂依然在隆隆运作着……这不正是张謇“这个人”对南通“这座城”所做的一切的最好证明吗?

书有了支撑点,故事大框架也慢慢开始浮现——用城市的真实变化印证张謇这个人物在历史洪流中起到的作用,再将张謇建造的城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城联结起来,形成一段跨时空的对话。

作者的选取

绘本作家张晓玲成了本书文字作者的首选。张晓玲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对家乡有着无尽的热爱,同时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个性温柔又坚韧,既能驾驭这一选题的厚重,又非常懂得该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而在图画作者的选择上,编辑团队邀请了沈启鹏、侯德剑、黄培中、徐晓平、胡志明、陶永华6位在中国连环画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作出贡献的南通老艺术家共同创作。后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冯卫军也加入了画家队伍。

创作的曲折

和预想不太一样的是,这次创作对于老画家们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张晓玲老师前后修改文稿12次,一开始撰文定图画框架,其后跟随图画修改反复改文。一直到定稿前的最后一刻,还在对文稿字斟句酌。

绘画更为艰难,草图、线稿的创作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这中间经历了五六次反复推翻、重起炉灶的艰辛。为了使画面细节尽可能符合史实,画家们多次去张謇出生、读书、创业的地方采风。他们踩着瓦砾堆,攀登木梯爬上天台和屋顶,就为了看一眼南通古镇的俯视样貌;他们寻访了散落在老镇上的将近100间清末民初老式建筑,向当地老人了解相关的历史;他们行走在残垣断壁中,苦苦寻觅一片旧瓦当……

画家们不止一次提到,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个画面都可以调动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让他们了解100多年前张謇生活、奋斗的时代是怎样的,同时还要能感受到精神之美、中国文化之美以及生活态度之美。因此,在绘本内页的15幅画中,房屋楼宇几百处,人物超过千个,从中可以看到那逝去的自然生活的记忆,有的是画家对童年记忆的提纯,有的是研究史料后的合理想象。经画家们的妙笔定格,那些现存和消逝的南通元素仿佛已经没有了历史界限,无比鲜活地在纸上扑面而来。

(记者吕玉婷 施莺)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