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生只为一事”,这样的先贤教诲之语,用在数十年坚持孜孜不倦收集整理南通市众多革命烈士光辉事迹的九旬老人张圣嗣身上,至为贴切。19日,南通市烈士陵园、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探望这位老有所为的退休教师,肯定老人所做之事有助于南通市烈士档案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家住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幸福怡居的张圣嗣是一名退休教师。数十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主动植根于自己脚下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不辞辛苦、不畏艰难,致力收集整理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先烈的光辉事迹;目前,他独立或参与编撰《港闸英烈传》等书刊,并发表600多篇文章,为完善南通红色文化史料作出贡献。
本报对张圣嗣老人的专访刊发后,引起南通市烈士陵园、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和职能部门关注。当天上午,两部门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赶到这位可敬的退休教师家中,详细了解老人多年来想方设法收集整理烈士事迹的个中艰辛,并分析梳理一些最新线索和资料,同时向情系革命先烈的老人致敬。
南通市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罗蕾说,南通作为革命老区,目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万多名,数量为江苏之最。此外,还有不计其数在革命斗争中献身的无名英雄。张圣嗣多年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录烈士事迹,实属不易;老人已经出版的书籍和正在编撰的资料,有助于烈士陵园进一步充实完善革命烈士红色档案。而在此前,一些青少年也自发前来探望过张圣嗣老人,听他讲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这不仅在青少年心中根植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同时也是红色血脉的生动赓续。
崇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周强对张圣嗣老人挖掘江海大地红色资源的做法予以点赞,他介绍,南通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崇川区退役军人数量近3万。张圣嗣老人寻访挖掘出的英烈事迹,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大丰富了双拥内涵。
为江海大地留下更多的红色记忆,是张圣嗣老人继续收集撰写烈士事迹的不懈动力。他说,只要自己活着,就要抓紧时间完善幸福街道境内未完成的14名烈士的事迹,同时还要对160多名包括英烈、革命老战士、退役军人群体的事迹深入挖掘。
(记者周朝晖 张园 沈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