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附院文博中心位于南通市崇川区濠南路6号,与张謇纪念馆、沈寿艺术馆隔河相望,是一座充满民国风韵的建筑。它那质朴的外观和墨绿色的玻璃给人一种沉淀已久的感觉。该中心于2021年揭牌,2022年获评市级五星级韬奋书房、江苏省职工书屋示范点。
通大附院文博中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展现历史、凝练文化的平台,让传承和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有更丰富的实际载体。”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强介绍,作为110年院庆的重要献礼,通大附院于2020年启动了院史馆建设和眼科博物馆迁建工程。为使两馆统一规范管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文博中心顺势成立。
以什么形式把文化综合体打造得更吸引人?如何布局才能实现功能更加多样化,综合性、包容性更强?通大附院工会主席、文博中心主任倪歌认为,开放性、公益性和文化品位缺一不可。功能越多、适应的人群越广,使用率就越高,影响力就越大,社会效益才能最大化。
位于文博中心一楼的韬奋书房面积近200平方米,藏书一万册,涵盖人文社科、儿童读物等内容,以永不过时的经典文学为主。崇川区图书馆捐赠了700多本全新书籍。张謇研究中心捐赠了《张謇全集》和近年学术论文合集等。
从早上8点半开始,文博中心营业至晚上8点至10点左右。除了前来看书、学习、写论文的医院职工外,还有不少市民也时常来此看书休憩。
文博中心分为四层,一楼公共区域除韬奋书房外,还设有临时展厅,陈展医疗行业相关主题。目前,陈展的主题是致敬2021年援非医疗队的13名医护人员。今年,展厅还会打造“笔尖上的通大附院”展览,展示历年来部分手写病历和笔记。
1911年,先贤张謇创办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南通医院。从几十张病床发展到如今门急诊量两百多万,从昭武院旁的小小房屋到如今东西两院区双翼齐飞,文博中心二楼的院史馆展示了创始人张謇和张詧“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办医理念及历代附院人的赓续传承。
中心三楼的中国眼科博物馆,是我国医学门类首个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博物馆,集文物收藏、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设有实物展示、科普知识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区域,收藏有国家一级文物一件、三级文物三件。
文博中心的成立,既是对张謇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是眼科博物馆、医院院史馆在专业化、规范化和普及化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将全力以赴把文博中心打造成通大附院的职工之家、面向广大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浓浓书香的城市客厅。”通大附院文博中心的策划者、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如是说。
(记者 江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