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日,在南通市崇川区“苏童成长·崇学向上”协同关爱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未成年人保护题材的短剧《暖光》湿润了观众的眼眶。“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是全省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去年10月,崇川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试点地区。一年多来,崇川先行先试,通过健全“1+16+N+N”服务体系,守护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原有纳入“四色管理”的困境儿童一对一走访,这几天,钟秀街道未保站和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在走访中,他们发现轩轩(化名)因病辍学多月,又因家庭矛盾产生厌学情绪,经专业评估后,将其由低风险转入了中高风险等级管理。
街道未保站和社工站共同开展入户走访调查,掌握困境儿童情况,按照四个风险等级,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困境儿童监护风险、行为风险和生理风险评估,提供政府资金帮扶、专业社工机构介入干预、走访探视等个性化关爱服务……
这是崇川区通过探索建立未成年人协同关爱“1+16+N+N”模式,推动“苏童成长·崇学向上”协同关爱机制建设的生动缩影。
何为“1+16+N+N”?记者了解到,“1”即建立1个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6”即在16个街道建立未保站,同时打造“N”个践习基地,引进“N”家各类组织,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广泛参与的协同关爱支撑体系。
崇川区民政局局长陈小燕介绍,目前,区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成立,街道未保站实现全覆盖,成功打造了唐闸古镇张謇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寺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5大类22家优质践习基地,成功引进各类组织20余家。
规范践习基地
服务品牌更响亮
“哥哥,这些都是什么呀?”“这些啊,是我们在救援过程需要用到的设备。”近日,永兴消防救援站组织20余组亲子家庭开展了消防主题活动。
自入选践习基地以来,永兴消防救援站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辅助活动开展。永兴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周鹏介绍,去年以来,站点已接待公益性参访学习100余次,全年总接待超3000人次,前不久获评省“苏童成长”社会践习基地示范点。
为高标准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的“苏童成长·崇学向上”践习基地,崇川区围绕践习基地“如何选、如何建、如何用”攻坚破题。
“首先是明确践习基地准入标准,我们鼓励部门、街道、学校、社区等推荐践习基地,有力保证践习基地的质量和安全。”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王成龙介绍,其次,制定《崇川区“苏童成长·崇学向上”践习基地标准化运行指南》,要求践习基地科学设置环境设施、课程设置、运行制度、安全保障等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接待能力、服务配套和管理运营标准化建设;此外,建立“五型”“五星”星级量化评价制度,鼓励一基地一品牌。
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需求,崇川区通过建立“苏童成长·崇学向上”践习项目库,评估入库包含职业体验、主题分享、劳作实践等18大类、67项践习课程,各践习基地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受益孩子2万人次,共有6家践习基地获评省级以上荣誉,14家获评市级荣誉,5家获评区“五星”荣誉。
牵手公益力量
服务触角更广泛
“有了电动轮椅,我想去看更大的世界。”上月初,16岁的肢体二级残疾孩子小杰坐上“关爱一线牵”栏目送来的电动轮椅。
“关爱一线牵”是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江海晚报》持续了12年之久的爱心圆梦栏目。崇川区民政局通过与该栏目合作,提供名单,先后为多名困境儿童圆了电动轮椅、儿童学习机等微心愿。
未成年人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如何让服务触角更广泛?依托公益创投引入社会组织,或者链接中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爱心组织共同参与——崇川区给出了“最优解”。
“今天我们绘画的主题是致敬南通好人。”前不久,在虹桥街道未保站,虹南社区兼职儿童主任、流动儿童工作站成员刘凯健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绘画课。虹南社区流动儿童工作站自成为虹桥街道未保站关爱服务组织以来,常年面向街道6至12周岁困境流动儿童开展免费的绘画、手工、书法课堂。除此之外,未保站内还活跃着“火柴头”社团、新西社区助飞雏鹰社、虹西社区志愿妈妈服务队等一大批优秀儿童关爱类社会组织。
新城桥街道欣欣然亲子俱乐部,通过“春雷圆梦”项目,成立春蕾艺术班,对辖区内有艺术潜力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人家庭子女、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各类才艺学习机会;通过“成长魔方”项目,为新业态新就业子女、特殊岗位家庭子女等开展美育活动。俱乐部受益孩子达千余人。
“牵手”各类组织,强信念、启智慧、增技能、养品格等多样化、特色化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在崇川福地熠熠生辉。“全区12万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崇川区副区长周勇表示,该区将进一步夯实“护”的根基,做足“治”的功夫,增强“爱”的力度,为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崇川成为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的爱的港湾。
(记者陈静 通讯员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