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困难,服务队来帮忙;群众有疑问,社工来解答;居民有需求,志愿者来服务。近年来,南通市城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工作思路,探索实施“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贴心。
力量“聚”起来
变独奏曲为大合唱
南园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党对社区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为“五社联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社区一方面通过大党委联席会议、链式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整合和引领成员单位各方力量,着眼社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按照组织高效、全面覆盖、边界清晰、便于服务的原则,优化设置7个网格,由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将社区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融合成“一张网”,努力构建“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全要素全科网格化工作布局,带动各界爱心力量开展社会救助、老龄服务、平安建设、助残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公益事业和便民服务,着力实现资源有效统筹、需求有效对接、服务有效落地。
队伍“专”起来
让业余型成专业化
新桥北村社区菊馨社成立于2014年,是文艺类团队向志愿服务类成功转型的案例。从社区居民们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参与文艺表演活动的小团体,慢慢受到社区其他志愿服务队伍的影响,在社区党委和社会组织建设中心的指导下,逐渐转型扩大成一支能根据社区老人需求开展各种亲情化、个性化服务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他们通过“上门服务”“康复训练”“益智活动”“团辅活动”等形式关心和帮助社区空巢、独居、孤寡高龄老党员和半失能、半失智老人,不仅帮助解决困难老人的生活问题,更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会化问题等。社团每年开展活动100余次,服务老人达5000人次,先后获得2021年江苏省社区社会组织优秀项目案例,2023年南通市4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
服务“活”起来
从单一性到多样式
“找到消防栓并打开,将消防水带迅速接到出水口,另一端接到喷头上……”在板桥东村内,消防员正在给物业、居民讲解消防知识并进行现场演示,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实用。板桥社区不断拓宽渠道,积极盘活资源。打造“小院服务”志愿品牌,丰富活动内容,蔡震国工作室定期开展的“志愿服务进小院”深受老年群体的欢迎;夕阳红义务联防队每日的安全巡查已成社区一道移动风景线;法治周末小课堂、阅读沙龙活动则成为年轻人的第二课堂。同时,社区创新服务内涵,探索活动形式,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你点单,我配送”,制定活动方案,使每场活动用心更走心。“社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以服务缩短‘邻距离’,用活动激发‘邻聚力’,让群众的幸福感‘无所不在’。”板桥社区党委书记郁卫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接下来,城东街道将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作用,让社区治理力量更强大,队伍更专业,资源更富集,服务更多元,擦亮群众幸福底色,谱写邻里幸福乐章。
(作者沙玲 蔡建金 马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