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古稀老人用爱为孙子撑起一片天
2024-05-24 10:06:00  来源:江海晚报  

22日,记者在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石东村村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困难家庭丁卫国家。“天气这么热,快进来坐坐,喝点水。”丁卫国看见来人,热情地招呼。

曾经,这也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丁卫国在外做泥瓦匠,打工挣钱,妻子在家种田,照顾儿子,一家人虽不富裕倒也过得顺心。

然而,在儿子15岁那年,被查出肠道有多发性息肉。“我们也带他去上海看过,医生说他这个是多发性的,做手术创伤面太大,建议我们保守治疗。”丁卫国回忆道,在吃了一段时间西药后,由于治疗效果不佳,丁卫国带着儿子“转战”中医。经过几年的调理,儿子小丁的身体逐渐好转。后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小娟,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

彼时新婚燕尔,小娟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婴,一家人喜不自禁。然而好景不长,大家还在为小生命的到来感到欣喜时,命运给了这家人一个重击。2003年,小丁发现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肠癌。2003年上半年,小丁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当时,小娟刚生下儿子小杰没多久,需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小杰,无暇顾及住院的丈夫,丁卫国老两口就承担起了照顾儿子的重任。

痛心!儿子英年早逝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长期操劳,丁卫国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输液吃药已经无法控制,只能动手术切除胆囊。然而,那时候儿子的病情也在恶化,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我记得我是那年春节前开刀的,我儿子年初二就开了第二刀。我刚出院没几天,刀口还没长好就去医院照顾他了。”丁卫国回忆起当时的艰辛,眼中泛起了泪花。

小丁动完两次手术后,回家休养身体,一家老小的开销就压在了丁卫国的身上。“儿子一个月吃药就要八九百元,开刀把家里的钱都花完了,我就在工地上做小工赚点钱。”丁卫国告诉记者,当时全家人都过得紧巴巴,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就有希望。

然而,这个希望不久后就破灭了。2007年,小丁的病情不断恶化,丁卫国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儿子离开3个月后,儿媳在外突然打电话回来说回贵州老家了,之后就没了任何消息,孙子当时还在上幼儿园。”丁卫国叹了口气说。

一家五口,就这么成了一家三口,老两口只能强忍着家庭变故带来的悲伤,将抚养孙子的重担挑到了自己本就老弱的肩头。老两口省吃俭用,靠着打零工、种田卖粮维持生活。“我们能省一点是一点,怎么样也要支撑着抚养孙子长大。”

骄傲!孙子学业有成

令人欣慰的是,孙子小杰从小就聪明听话、学习刻苦,获得的奖状贴了满满一面墙。三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今年大三的小杰现在正全力备考。“他想继续读研,我们都支持他。”丁卫国提起孙子,满脸骄傲。

这些年,丁卫国一家的遭遇也牵动了不少人的心。石东村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小杰申请困境儿童补贴。“幸好有这个一个月一千块的补贴,要不然孙子的学费都没着落,村里帮了我大忙了!”丁卫国感动道。

如今,丁卫国和老伴都已年逾古稀,老两口身体大不如前。丁卫国患上了脑梗和高血压,多次住院治疗,需常年吃药;他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生活依然清贫。然而,小杰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看着破旧的房子,老两口思前想后决定将老房子简装一下。“跟亲戚借了八九万元,把一楼简单装了一下,也算是有个像样的屋子住了。”丁卫国说,“现在我们就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学业顺利,我们老两口再努把力,争取早日把债务还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唐佳美)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