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97个,完成投资99.88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43万亩,全市领先;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21日,南通市如东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亮出“三农”成绩单。
近年来,如东坚持“五级书记”抓振兴,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优先位置,以“千万工程”为指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壮大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动能强
走进位于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的海唐春果之缘农场,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抓紧采摘阳光玫瑰。“2019年,海唐春葡萄产业联盟通过招商引资于融合园落户,依托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实现了葡萄产供销一体化,打通了从葡萄种植‘最初一公里’到葡萄销售‘最后一公里’的每个环节。”农场负责人崔海燕笑着说,2023年,产业联盟销售额近30亿元,让“果园子”变成农民的“钱袋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如东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思路,坚持做优产业布局,夯实特色农业根基,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目前,如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认定;粮食年总产量保持100万吨左右,储粮标准仓容突破40万吨,获批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如东条斑紫菜”被纳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农产品生产贡献力“双百强县”。
兴业富农,如东坚持以链式思维做强乡村产业支撑,重点围绕“优质粮油、高效果蔬、生态畜禽和现代渔业”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产业功能互补、经济发展互利互惠的发展共同体,加快推动形成稻作区(旱作区)粮油产业基地、高效果蔬产业融合核心区、生态畜禽产业融合核心区和沿海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带的“两基地两区一带”产业分区布局。
村庄和美 人居环境颜值靓
“河水清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袁庄镇孙庄村加大整治力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骆爱宏对村里如今的变化深感欣喜。
孙庄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事例,正是如东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如东以政策为先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连续两年出台人居环境考核办法,在示范村建设上强创新,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建机制,按照村庄有规划、住房有改善、设施有配套、环境有提升等方向,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农村户厕改造进度连续三年全省前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8%;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新增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3个、省特色田园乡村5个、省传统村落3个;祝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东正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动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让乡村振兴“有里有面”。一方面,注重提升镇村布局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质效,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禀赋相近的多村合编,探索跨区域联建模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联建联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另一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河道建设、生活垃圾处置等重点任务,并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加快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理有效 乡村和谐动力足
“现在村里流行积分兑换,做志愿者、遵守村规民约、红白事不大操大办,都能积到分,兑换的洗衣液、烧水壶、卫生纸,也都是老百姓日常用得上的,大家积极性很高。”掘港街道港南村村部“积分超市”里,正在挑选商品的村民陈建兵指着货架高兴地说。
港南村是如东第一个“全国文明村”,除了利用积分制管理量化文明行为外,港南村还通过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标杆,让村民享受到更多文明创建的成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如东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用“好人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出台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的村规民约,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
如东将继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如东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模式,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功能,用心把群众的合法利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
(记者 徐书影 通讯员 袁嘉翊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