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把课堂搬到丰收的田野
2024-09-24 09:40:00  来源:南通日报  

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丰收季。9月22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南通活动在海安盛大举办。活动汇聚了全市的丰收喜悦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举办了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还设立了农耕、农趣、农味的体育活动,展现了南通丰收盛景、和美乡村画卷、农民幸福图景。

丰收的田野,不仅上演着农民们的欢乐节日,也应成为中小学生行走的课堂。无论是组织秋游出行,还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都不妨带孩子们走进田野,在大自然的怀抱和现代农村的广袤天地里,陶冶情操、提升技能,促进身心健康。

从学生个体来说,长时间端坐教室进行封闭式、书本知识的学习,有损视力和体能健康,四体不勤,也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加上久居都市钢筋水泥丛林和被移动互联网“一网打尽”,更易使孩子们失去与自然和大地的联系,感受不到田野里的生命如何经历四季轮转,甚至五谷不分。把课堂搬到田野,以孩子们的切身体验发现和感受四季之美、农时之美,契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是一种真正的自然美育。

对于书本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学生们耳熟能详。可是对于吃的粮食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却未必清楚知道。把课堂搬到田野,礼赞丰收,致敬耕耘,能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感悟“天道酬勤”,更深刻理解和尊重勤耕笃行的劳动精神,培养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这样的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体现知行合一。

把课堂搬到丰收的田野,也利于开展生动活泼的乡土乡情教育。南通有着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田园和农产品,了解这些乡村风物的历史和产业链开发的故事,能够增进学生们对乡土乡情的了解和自豪感,激发密切关注现代农业前沿知识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教育部已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因此,把课堂搬到丰收的田野,不应仅仅是一次秋游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应站在为国育人的高度,将其建成全周期的劳动实践课程。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南通市特色乡村田园和现代化农场的资源优势,家校密切合作,整合社会力量,建好机制、搭好平台、开发好课程、充实好师资力量,以充满吸引力的实践课程,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争当新农人的种子。

(作者寒塘)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