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只盼为孩子成长遮风挡雨
2024-12-13 09:38:00  来源:江海晚报  

4年前,孩子刚上幼儿园中班,丈夫董朗却查出患中晚期恶性肿瘤,妻子丁玲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父子俩。董朗经历8次化疗,又查出脑梗死,身体状况不佳;而孩子逐渐长大,家庭的担子沉沉地压在丁玲肩上。12月10日,记者走进南通市和平桥街道起凤社区丁玲家中,和她聊起了这些年这个家的故事——

丈夫突患恶疾 首次化疗惊心动魄

初到丁玲家中,约60平方米的空间,木制装修,两室一厅,简洁但不失温馨。客厅墙面上贴着几张孩子的画作,其中一幅写着“我爱宇宙”,为整个房间增添了一抹亮色。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家庭,却已然遭受一阵又一阵的“风雨”。

“2020年,我家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我爱人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到第五人民医院检查。”丁玲回忆,检查结果让两人都吓了一跳,“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还是中晚期的恶性肿瘤。”随着病情加速恶化,董朗不能说话、难以进食,体重迅速从70公斤掉到50公斤出头。丁玲一边在医院看护丈夫,一边顾着上学的孩子,忙碌在医院、家和学校之间。

2021年5月,董朗进行第一次化疗,当时的场景让丁玲永生难忘。“可能是药物用量比较大,他本身耐受性比较弱,反应非常大。整张脸没有一点血色,白细胞、红细胞指数甚至一度降到了0。”看着检测仪器的数据变化,丁玲的心随之起起伏伏。幸运的是,董朗挺过了这难熬的“第一关”。

丈夫再度患病 妻子打工补贴家用

由于第一次化疗反应剧烈,医生为董朗重新规划了一套化疗方案。经过几次化疗,董朗的身体有所好转,夫妻俩都觉得“奇迹来了”。但好景不长,2022年,董朗化疗后复查又发现脑梗死。“那时,一种无力感瞬间涌上心头。”丁玲说。

生活有诸多坎坷,但终要继续,夫妻俩用坚强与乐观支撑起这个风雨中的小家庭。董朗积极与病魔抗争,经过8次化疗进入辅助治疗阶段,频率从每3个月去一次医院降到每半年去一次。在家中交谈时,董朗裹着非常厚实的棉睡衣。丁玲解释:“他身体比一般人虚弱,天冷了更加不能着凉。”

由于董朗不能干重活、不能劳累,所以家中目前是“丈夫主内妻子主外”——董朗负责照看家里和孩子,丁玲则继续在饭店打工补贴家用。饭店零工流动性大、不稳定,下班晚、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因为用手过度,丁玲还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腕管综合征,右手经常疼痛发麻。“这些我都能忍受,最让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

维持基本生活 全力守护孩子成长

丁玲介绍,孩子今年上二年级,性格还算开朗,成绩排中上水平,学习之余喜欢打篮球。眼看孩子长得越来越快,将来的学习生活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让夫妻俩压力倍增。

平日里,丁玲除了正常生活开支外,每月要给自己缴纳医保和养老保险、给丈夫缴纳医保,还要支付孩子学习的相关费用。以上种种,都靠她在饭店打工一年约3万元的收入,加上低保家庭每月近2100元的补贴来支撑。“算上定期发放的粮油票、生活用品、企业捐助物资等,目前能维持基本生活。”丁玲说。

但孩子年岁渐长,一切都是未知数。“你看,去年过年给孩子买的衣服和鞋子现在已经穿不进去了。”丁玲一边从鞋柜里拿出运动鞋一边说,“以后孩子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学业,都是用钱的地方。”谈及未来的打算,丁玲说,他们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为孩子撑好这把家庭的“伞”,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沈佳颖)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