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苏州市姑苏区:延伸服务半径,“文明实践+”出幸福感
2025-07-03 10:04:00  来源:文明实践姑苏行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姑苏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模式,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贴民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给居民群众幸福生活“加分”,为提升文明素养“赋能”。

文明实践+科普

解锁“物理”新玩法

在沧浪街道养蚕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部部日常相伴的手机竟化作孩子们手中神奇的“物理实验室”。近日,养蚕里社区精心策划的“看见指尖的科学魔法”青少年活动,将深奥的物理原理巧妙融入手机的神奇实验中,让科学的火花在好奇的指尖噼啪绽放。

活动伊始,物理老师苏阳抛出一个生活疑问:“为什么裸机容易滑,套上壳就变稳了?”带着疑问,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实验。他们用橡皮泥模拟手机,分别在光滑的玻璃片和带纹路的橡胶垫上滑动,观察发现光滑橡皮泥在玻璃上轻松滑行,却在橡胶垫上稳稳停住。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手机壳的“防滑术”,运动鞋的抓地力,甚至壁虎爬墙,都藏着同一个秘密:神奇的摩擦力。

随后,苏阳老师搬出了经典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道具。当半球内的空气被抽走形成真空,密封的球仿佛被无形的巨手紧紧锁住。孩子们分成两组,铆足力气试图拉开抽成真空的半球,小脸憋得通红也未能成功。这直观的“空气巨力”展示,让孩子们对无形的大气压肃然起敬:“原来空气真的有这么大的‘力气’!”

文明实践+便民

“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服务真贴心,医生给的建议也很实用!” 在金阊街道虹桥社区“夏日送清凉 健康共护航”的活动现场,刚测完血压的王奶奶笑着对身边的老邻居李大爷说。她指着测量单,“喏,你看,医生说我血压控制得比上个月好多了,还特意叮嘱我天热也要按时吃药,吃的清淡些。”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细致地为居民们进行血压、血糖检测,并耐心解答各种健康疑问。针对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医生们不仅给出了个性化的健康建议,还反复叮嘱夏日注意事项:“您这个情况,血压要特别注意监测,出汗多也要记得补充水分,白开水最好,少量多次喝。” 志愿者们则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发放清凉用品,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防暑降温知识,重点强调了及时补水、清淡饮食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像“湿毛巾擦脖颈、手腕快速降温”等简单易行的实用妙招,居民们听得频频点头,互相交流着心得。

文明实践+非遗

经纬交织竹编扇

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非遗竹编扇科普制作活动。志愿者首先讲解竹编工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随后通过选材、劈篾、刮青到编织的全流程示范,生动展现传统技艺的精妙。

最令人期待的动手环节随即展开。 在志愿者们一对一的悉心指导下,居民们纷纷拿起处理好的薄韧竹篾,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志愿者们耐心地手把手示范“挑一压一”的基本编法,指导大家如何用指尖的巧力而非蛮力。 居民们全神贯注,手指或略显笨拙却异常认真地在经纬间穿梭、按压、穿插。篾条特有的清凉触感和韧性,以及编织时特有的节奏感,让参与者沉浸其中。

柔韧竹篾在居民指尖翻飞,经纬交织间逐渐呈现扇面轮廓。活动以“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典籍中的非遗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技艺体验,使参与者在编织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蕴含的匠心智慧与文化魅力。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