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破墙、清运砖石……17日上午,如皋市如城街道秀水社区江中花园小区4号楼传来阵阵轰鸣声,施工人员正抢抓时间,进行电梯换新前期的1层楼层拓展工作。
春节过后,如皋高新区(如城街道)秀水社区江中花园小区的228户居民盼望许久的电梯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如皋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
13台高龄电梯集体换新,并非易事,这背后离不开一支特殊的队伍——社区合伙人。在如城街道“你好,邻居”党建品牌引领下,由社区“两委”、网格员通过走访入户、公开招募、群众座谈会等形式,挖掘专业人才、技能人员、社区能人、企事业单位、其他群体等“五类”治理力量组成的队伍,通过携手并进、协同发力,为“如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破题样本。
真走访真排查
“望闻问切”为民解忧
如城街道秀水社区位于市中心老城区,具有基础设施老旧、服务对象多样化、居民需求多元化的显著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诉求、为民解忧,在如城街道“你好,邻居”基层治理思路的统筹引领下,社区“两委”根据辖区内人口分布、小区楼宇、商业区规划等实际情况,把社区细分至25个邻里服务区,由“社区合伙人”分区开展走访服务,切实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江中花园“高龄”电梯更换问题便是在一次次“大走访”中摸排出来的。江中花园小区建成已有19年光景,小区内有13台电梯由于“超龄服役”故障频出,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我们这里的电梯,经常出现关门过快、卡顿、关人等问题,每天坐电梯都提心吊胆,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我第一时间向他们反映了电梯问题。”作为小区内最早提出希望更换电梯的居民之一,王强对秀水社区党总支发挥组织引领、主动作为、为民解忧的做法赞不绝口。
“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我们广泛收集梳理群众意见,绘制出了涵盖噪声、费用分摊、工期、期望厂家等问题的民意地图。”秀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新凤说,这正是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作战图。
基层党组织用心用情用力,广大党员也紧随其后。“作为一名‘社区合伙人’我们应该冲锋在前。”住在江中花园小区的党员张志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电梯能不能通到一楼,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去城建规划部门查看楼栋原始结构图;居民参与兴致不高,她上门动员;居民意见不统一,她积极协调……正是有了如她一样无私奉献、尽心尽力的党员们,才使得电梯更换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让“社区合伙人”队伍在“望闻问切”中不断激发工作的自主能动性,社区公共服务、文化活动、扶老助残等工作顺利推进,“邻里熟人”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朋友圈”不断充实。在如皋,每个人都成为项目推进的主角,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下足“绣花功夫”
多方合力促破题
“电梯井往下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有没有线路?千万不能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连日来,吴新凤奔波在施工现场,实地督促施工进度,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13台电梯涉及228户居民,有人担心费用不愿更换、有人质疑施工方案、有人对电梯厂家有要求……居民意见分散、利益诉求复杂,如何才能统一意见,真正将好事、实事办到业主心里?秀水社区给出的答案是汇聚合力。
对电梯更换意愿不太高的居民,通过左右邻居、熟人朋友做工作,一遍一遍地通过电话联系;对于不同意更换的一楼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楼组长利用晚上时间,带着更新改造至一楼的初步设想和方案与居民沟通,取得居民同意;对于社区首次申请政策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流程问题,城管部门用心梳理、倾情指导,助力流程推进……
对于影响换梯工程开展最重要的资金问题,社区和物业齐发力一边向上争取资金,一边动员居民自筹。在推进过程中,恰好去年8月,国家出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政策,重点支持使用15年以上的“高龄”电梯的更换,补助标准是每台最高15万元,这一利好消息让最棘手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居民意见从“不统一”到“统一”,看似水到渠成,却也颇费了一番绣花功夫。吴新凤介绍,社区多次召集业主、物业、在职党员、电梯公司、相关部门召开讨论会、协商推进会,并建立了“一梯一群”线上沟通平台,将电梯技术参数、报价清单等专业信息及时同步给每一个居民。3个单元的业主确定了“政策补贴+自筹资金”的换梯方式,另外10个单元的业主确定了全部由政策补贴承担费用的换梯方式。
7次代表沟通、9场集体协商,228户上门走访、33天斟酌敲定……终于让曾经的“众口难调”变成了如今的“众望所归”。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
每个人都是“合伙人”
每天上午9时,家住江中花园小区2号楼已经八十多岁的居民程玲秀都会来到换梯工程施工现场,看现场施工进度、检查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措施。
“社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繁杂,不一定每天都有空来现场,我们作为小区大家庭的一分子,自家的工程必须上心。”从早期收集业主建议、中期说服部分意见不同的业主,到如今每天来施工现场看看,换梯工程的每个环节程玲秀都积极参与其中。
走访中发现,在江中花园小区还有很多这样无私奉献的“程玲秀”:在职律师审核合同文本;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从自身专业能力出发对电梯参数、质量等进行对比;换电梯施工期间,由居民、楼组长和党员组成的“换梯监督组”在施工现场轮岗巡查……
社区统筹协调、物业专业运作、机关政策赋能、业主全程参与的四维架构,为江中花园小区乃至秀水社区织就了一张紧密的社区治理网络。
江中花园的电梯更新故事,是一部老小区的“焕新记”,是一曲多方共治的“协奏曲”,亦是如城街道“你好,邻居”党建品牌引领下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缩影。当社区合伙人的“基层智慧”与超长期国债的“国家力量”相遇,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图景正徐徐展开。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要让每个角色都找到‘主场感’,大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作为。”在吴新凤看来,建设好一个小区,既需要社区、物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居民的鼎力支持,每个人都是小区建设的“合伙人”,才能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许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