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南通:农家宴也能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
2025-03-10 10:01:00  来源:南通日报  

“是不是可以吃席了”,在近年来网络语境的衍生下,要么暗示幸灾乐祸,要么是真诚期待好事发生。然而,有关“吃席”的原生场景,很多年轻人却并不熟悉。早些年,每当佳节临至或喜事到来,农家宴便会成为乡亲们欢聚的舞台。简单的露天棚子,架一口大铁锅,新鲜食材在蹿腾的火苗中上下翻炒,再由帮厨们均分到各个盘子中,赶着热乎气儿送到翘首的来客面前。在这里,美食与情感交织,故事与记忆碰撞,其独特的滋味和氛围,即便是城市中的高档餐厅也难以复制。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农家宴不仅呈现着菜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情。一场农家宴,是以食物为媒介的情感共振,更是一份被珍视的人情往来。在宴席上,座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敬酒的规矩等等,都严格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传递出尊老爱幼、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亲情。用最实在的“硬菜”、最隆重的仪式感,将朴素的热情转化为具象的味觉体验。农家宴所要表达的内核,是对团聚的渴望、对宾客的敬重。农家宴强化了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村落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发展,也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回了某种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新时期,乡村休闲产业依然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和机遇。农家宴也被赋予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内涵。近年来,得益于很多美食探店博主的挖掘,农家宴作为当地美食的集中展示和标志性样本,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眼花缭乱的镜头下,实惠的山东农家宴、丰盛的浙江农家宴、“豪横”的福建农家宴……都为各地的风土人情提供了一种饮食层面的注脚。

当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开放的姿态与时代共享发展机遇,传统的农家宴也会变幻出多种形态。在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营上下足功夫,统筹“村落经济”“庭院经济”,唱响叫亮“南通味道”特色农家宴品牌。在城区、景区周边、网红打卡地等打造餐饮名店集聚区;鼓励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下沉县域、村域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休闲餐饮配套产业和设施,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将狼山鸡、海安河豚、如皋长寿食品、如东启东海鲜、通州糕点、海门羊肉等南通的“乡野食材”与当地风土民俗联动打包成体验产品,引入稻田咖啡、围炉煮茶、麦田音乐会等新潮玩法,让游客为“篝火人间”的意境买单。这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变化,也是一地乡土文化从“自给自足”到“可消费化”的升级。这种“文化变现”并非简单的商业嫁接,而是吸纳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的时代养分,通过场景再造,让传统农家宴成为连接城乡情感的消费载体。

农家宴,既是记忆深处“妈妈味道”的灶台,也是开放发展的创新平台。在当代潮流中,农家宴既要保留当地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又要与现代化生活方式接轨,通过新旧元素的交织与重构,让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更加多“滋”多彩。

(作者刘曦)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