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天,如皋市磨头镇顾沈村的那片200亩桃林,一如往年,竞相绽放。桃林旁,有一处古色古香的老宅,老宅院子门头牌匾上“桃源人家”四个大字,甚是醒目。
院子里,鼓声阵阵,一群年长的妇女正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听到记者询问“桃源人家”的由来,袁大妈热情地介绍起来,“这里原来是一处闲置老宅,经村里一盘活,变成了村子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大伙都喜欢到这里来。”
走进屋内,整洁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医疗健康包、便民雨具、充电器等物品一应俱全,“为民、便民、惠民”的服务理念仿佛渗透进每个角落。在顾沈村村民眼里,“桃源人家”不仅是便民服务点,更是文化活动聚集地。
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退休教师、文化能人们在这里教授书法、绘画,拔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特别受村民们欢迎,大家在投入比赛的同时还增进了邻里感情。
依托“送戏下乡”“农民乐一天”“我们的村晚”等活动载体,村干部们鼓励村民精心编排戏曲、歌舞、小品等节目融入其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既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又能上台展现自我价值。
“移风易俗谱新篇,高价彩礼咱不要,节俭办喜笑开颜……”当六大婶的说唱响起,村里又更加热闹了几分。
“六大婶说顾沈”是顾沈村创新开设的文明实践项目,由村里六位热心且威望高的大婶,凭借丰富生活经验和对村子的熟悉,定期收集村民意见,在村头巷尾与村民唠家常、讲政策,有效搭建起村两委与村民沟通的桥梁,让村民诉求及时传达。
随着“六大婶说顾沈”在村里的不断走红,村民们参与村庄事务讨论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主动参与各类村集体活动的人次较以往增加了近30%。潜移默化中,村庄内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节俭办事蔚然成风;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显著减少,和谐互助氛围愈发浓厚。
与此同时,一支由退休教师、村民代表组成的桃源人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党的声音,一边普及文明知识。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解决邻里矛盾、基础设施建设、界址纠纷等问题10余件。
“以服务村民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基层治理为纽带。”“桃源人家”——这个伫立在村民身边的实践点,上演着“现代版桃花源记”,这里承载着村民的欢声笑语,见证着乡村的点滴变化,更焕发着现代乡村的文明与活力。
(记者 陈嘉仪 通讯员 章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