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里的信息员挺不错的,居民有事情就会想到他们。”家住海港新村86岁的黄奶奶逢人就说。近年来,南通市狼山镇街道人大工委紧密围绕新时代民生需求,以群众诉求为导向,深化“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工作机制,提升为民服务和基层治理质效,着力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问需于民,织就特殊长者“关爱网”
“那天,我突然眩晕呕吐,幸好小张及时赶到,帮我们联系了医生,不然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黄奶奶每每谈及那次经历,都对曹公祠社区民情信息员张凌秀充满了感激之情。而这次紧急情况的发生也激发了张凌秀为空巢老人建立“医疗关爱服务”的想法。张凌秀迅速通过“民情直通车”微信群将这一建议反馈至曹公祠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她的建议得到崇川区人大代表郁华的积极响应。郁华和张凌秀共同在曹公祠社区推动实施“三色服务法”,针对空巢、高龄等不同类别老年人,设定红、黄、蓝三色,提供相应套餐服务,有效惠及辖区26名需要重点关注的老人。
“民情信息员就像是我们的‘守护天使’,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将我们的困难告知人大代表,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坚实的依靠。”黄奶奶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
问计于民,焕发旧改小区“新生机”
“以前小区里杂物乱堆,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住着舒心多了!”海港新村环境面貌的显著变化得益于崇川区人大代表、曹公祠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忠提出的一条代表建议。
海港新村完成老小区改造后,如何保持长效成为社区面临的一大难题。王建忠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居民对环境卫生、绿化养护等问题反映强烈,他依托社区“能人议事会”平台,先后召开12场“金点子”征集会,积极吸纳居民们的58条宝贵建议,向区人大提交了《关于建立旧改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海港新村的长效治理和服务。同时,社区建立了网格巡查机制,依托网格支部组建“护绿”小组,引导居民积极认领“花园角”,激励居民全员参与。如今,小区乱堆放现象减少90%,绿化完好率达85%,获评南通市“文明村”、崇川区“文明社区”称号。从“改得好”到“管得好”,人大代表的一条建议让小区焕发了新生机。
问效于民,畅通便民归家“幸福路”
园林佳苑小区多年来实行人车分流,今年以来,园林社区选民议政代表王小峰却收到了不少居民反映: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妨碍了居民出行,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王小峰经过实地查看后,迅速组织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齐聚社区“邻里话室”,商讨治理之策。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有的建议先将充电棚里占位的自行车分流至地下车库,有的提议在楼道门口增设停车划线区域,还有的鼓励居民当志愿者,劝导大家规范停车。经过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份切实可行的电动自行车分流方案最终得以形成。在王小峰的动员下,由热心居民、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正式“上岗”。在高峰时段,他们分区域在小区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帮助居民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效果很明显,小区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我们将继续深化‘三问’机制,不断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让治理成效真正镌刻在百姓的笑容里。”狼山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铁荣表示。
(作者刘源 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