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片又一片新绿在一株株树木枝头悄悄洇染之时,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南通城悄然换上“春装”,江海新秀色就此展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花草树木彼此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是,有几人知道美景背后绿化园林工人付出的辛劳呢?
“从早上9时开始,10多名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已经忙碌到了现在。现在,这500多米长的绿篱是不是既整齐又美观?”2日下午,站在南北走向的园林路(人民中路到新胜路路段),头戴标有“新城园林”字样安全帽的现场绿化修剪施工管理人员陈晓菲面对采访的记者,一边抹着汗涔涔的额角,一边笑着说,“在现场拉线修剪出来的效果,像不像士兵们站着的整齐队列?”
确实,摒弃过去那种“凭感觉”的相对粗放式修剪,眼前的绿篱通过“拉线”来“一个尺子量长短”,远远望去,不仅精工出细活,还妥妥整出了“强迫症”的画风美感。
6名戴着安全帽、穿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男性员工负责用“呜呜呜”叫着的绿篱机一路修剪,4名女性员工负责一路拉线和打扫修剪下来的枝条和枝叶,还有几名员工在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辅助工作……记者在人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的一切,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春季树木修剪这一块,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创新推出‘拉线修剪法’。因为以往不同管护单位的绿化养护技术工人修剪水平参差不齐,道路两侧绿篱修剪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观感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们重点试行‘拉线修剪法’,强调‘横平竖直’的绿化景观效果,结合各个球类植物的匀称造型,形成一些特定的和多样化互相交融的艺术效果,让广大市民拥有更好的观感体验。”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养护二科科员王爽指着忙碌的修剪现场向记者介绍。
9万多株行道树“理发焕颜”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春风拂动的通城街头,那一株株被修剪过后的行道树成为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绿色风景线”。
“去年11月中旬以来,我们已对市管绿地的9万多株行道树进行了整形修剪,品种有香樟、法桐、栾树、榉树、紫薇,还有红叶李、樱花、垂丝海棠等。你们看,修剪过后的这些树木在道路两侧显得既有绿意又通透,在形成各富特色的林荫路的同时,还不会遮挡过往司机的行车视线,保障了一定的行车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观赏性和安全性的互融。”王爽在现场边指点边向记者介绍。
“疏除多余枝、过密枝、枯枝、病枝和弱枝等,能促进树木生长得更加健壮,改善树木内部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同时能减轻树冠的重量,降低大风天气倒伏的风险。”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养护科科长黄芳介绍。
据统计,去年以来,市园林绿化管理处组织所管的18家养护单位对37个标段、44条路段及绿地进行了科学修剪,涉及各类乔灌木20多种,共计9万多株,其中法桐、香樟、榉树及栾树为行道树重点修剪对象。各标段共计每日投入养护工人300多名,高枝锯、电动手锯等各类修剪工具200多台,登高作业车约30辆,清运车约40辆。
街角小微景观养眼有内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处小微景观是南通全市第一个订单式管护项目的特色内容,也开启了街头和道路交接段‘城市盆景’的个性化服务。”2日下午,站在通富北路一处主干道路的十字路口,南通市绿化造园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尹春燕指着一处漂亮的小微景观,带着几分骄傲的口吻向记者介绍,“在全市的重点路段、一般路段,还有一些背景林,如今都有各具特色的城市小微景观,成为都市里令人眼前一亮的人造盆景。”
黄色、蓝色的角堇,翠绿的龟甲冬青球;白色的碎石子,不规则的假山石;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一头在白色拱形门下仰首眺望的七彩小鹿……在车流和人流汹涌的十字路口,这样的街头小微园林景观,瞟上一眼,真的是赏心悦目呢!
“这样的人造街头小微景观不仅仅是养眼,在我们的作品构思中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鹿’与‘禄’谐音,梅花鹿常被用来表示财富和地位,象征着长寿和繁荣昌盛。”尹春燕笑着揭秘其背后的“国泰民安”这一“彩蛋”。
美丽的景观不正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镜像映射”吗?近年来,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充分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之美“水涨船高”的精神诉求,创新城市绿化运营理念,合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和绿植之美,为通城百姓打造了不经意间几乎随处可见的别具一格的小微景观,丰富了城市的绿化和生态元素,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内涵。
(记者周朝晖 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