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区里,大家遇到问题都推来推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事大家共同解决,小区氛围越来越和谐。”家住南通市崇川经济开发区十八湾社区裕景苑小区的居民老徐感慨。
这一变化,得益于社区实施的“百川朝海”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等举措,实现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让社区治理焕发了新气象。
十八湾社区下辖安置房小区裕景苑一期和二期,常住人口超5000人,老年群体占比高,居民社交圈狭窄,邻里矛盾频发。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启动“百川朝海”志愿服务项目,实现社区“零散管理”向“协同共治”转型。
能人带动树标杆,培育自治“领头雁”。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的作用,将密切联系群众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挖掘辖区内的能人达人,根据他们的喜好、特长和年龄,成立了书画、戏曲、锣鼓、太极拳等14支精编队伍,已吸纳400多人加入。其中,“康乐书画社”的书法老师杨兆斌、“越韵裕景”队的越剧老师曹翠凤无偿为居民授课,“乐艺舞蹈队”的徐福斌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日常志愿服务,始终活跃在社区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社区党委进一步提升队伍凝聚力,抽调14名政治、纪律、组织过硬的党员充实到队伍中,有序推进队伍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又一支既能满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又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精英队伍,为社区和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积分撬动微治理,激发居民“内驱力”。“百川朝海”项目的14支队伍分别认领14项社区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推行积分制管理,参与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将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转换为资金,用于各自社团队伍建设。该办法激发了成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创新“闲时社团人,忙时组织人”的工作机制。社区组织队伍成员担任小区“巡逻员”,发现电动自行车进楼道、飞线充电等不文明行为通报社区、物业工作群处理;成立“百川朝海”议事协商组织,邀请队伍成员出任小区“建议员”;吸纳重点人员承担“管理员”,通过切身感受小区治理难题与矛盾,有效促进观念转变、缓解家庭矛盾纠纷难题。截至目前,队伍成员参加社区治理共计27次,累计服务427人次,参与制止小区不文明行为1000余次,共协调潮汐停车位228个,植绿护绿100余棵,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慈善资源强支撑,构建公益“生态圈”。以往社区“助老助小”活动资金依赖民政等部门的扶贫资金输血,通过实施“百川朝海”项目,社区赋能社团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成功激活了通农物流等447家爱心商户、9个社区街坊的积极性,投身于社区公益事业之中,共筹集资金3万余元。相关费用已用于为南通市新区学校、南通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为辖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送上爱心大礼包,内含“1元一斤鸡蛋、1元早餐、1元粮油、1元理发”等六大礼券。“百川朝海”不仅增强了社区公益项目自我造血的能力,也促进了社会各界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党委引导、企业支持、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马达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