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不少读者迎着一束温暖的灯光,走进南通大生众创街区的大生书苑,点一杯咖啡,翻开一本书,享受静谧的阅读时光……作为南通首家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大生书苑由大生集团与南通市图书馆共同打造,今年成功入选省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想要一段独处的时间;计划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学习充电,却又为没有安静的环境而烦恼;厌倦了看电视、刷手机、吃消夜,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都市生活里,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需求。由此,24小时书房因此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夜生活的新亮点。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文化生长”的声音。24小时书房如同精神的“深夜食堂”,让白日繁忙的人们也能轻松实现“读书自由”,更映照出全民阅读下的书香南通。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城市的温度。近年来,南通市积极开展各种全民阅读活动,倾力打造“阅读圈”。对许多“挑灯夜读”的人而言,24小时书房带给了他们“文化不打烊”的温暖,尽显城市发展的包容与温度。在这里,城市书房不是纸面上的空概念,而是处处可感知、可体验的所在。
需要看到的是,城市书房存在的意义,不光只是提供阅读服务这么简单。它应该是催生和保持阅读风气的重要阵地,应该是城市生活中像“长明灯”一样的文化空间,尤其是“24小时开放”和“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能让它发挥特殊作用。过去很多人都曾留意到国外的24小时便利店文化,认为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城市氛围、市民生活影响很大,不仅能随时提供商品和服务,还能给人们带来温暖、舒适和安全感,能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寄托。今天,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也应当具有这样的功效,既是便利的阅读空间、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属于都市人的“知识殿堂”和“心灵驿站”。
打造家门口的“知识殿堂”,要依托智慧平台、注重数字引领。巧用各类数字技术,以“科技+”的方式助推阅读数字化改革,通过数智赋能互联共享,让阅读“活”起来,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资源、服务、活动和传播矩阵,构建数字化改革便民场景服务新样板;要营造智慧场景,让读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置身真实空间的感觉,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创新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重塑城市数字阅读生态圈,变“阅读”为“悦读”。
打造家门口的“心灵驿站”,要汇聚多方力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赢的多元化建管模式,鼓励政企共建、企业援建、个人捐建,进一步优化鼓励激励机制,通过主题化、特色化、趣味化、体验化的创新,凸显城市书房品牌效应,创建文旅融合的新坐标。要充分发挥城市书房的文化载体作用,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创意文化体验等活动,设计城市阅读空间主题游路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留住读者、粘住读者,进一步拓展城市书房功能,延长品牌服务链条。以服务读者、促进阅读为核心要义,不断完善书房的功能定位、提升服务品质,在服务台悉心为读者准备充电宝、针线包、台灯等,细心为特殊人群准备老花镜、轮椅等无障碍的阅读服务。
一座书房,温润一座城。从街角“读书亭”到社区“最美书店”,再到别致精美的“24小时城市书房”,阅读场域即便再小也能萦绕一抹书香,打开更大的精神世界。24小时城市书房就像一道光、一簇火,而要保持光的明亮和火的炙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来增光、添柴,哪怕每个人只发出一点微光,哪怕每家单位只添一把柴火,也能让这座城市精神共同富裕的“夜空”更加灿烂。
(作者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