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快板,快板响,我们四人齐登场,元宵节,喜洋洋,快板来把文明讲……”12月14日,海安隆政街道建设村“‘艺’起贺元宵 文明新春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春之声”系列活动在乡村大舞台举行,来自隆政街道文化服务平台的志愿者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说唱形式向村民宣传《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旨在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导到基层“神经末梢”。
自《条例》颁发以来,隆政街道坚持以乡村振兴先进村试点培育工作为抓手,围绕当前农村存在旧习、陋习为“发力”方向,从舆论宣传、氛围营造、村规民约制定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宣传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推动乡风文明直达基层“神经末梢”。
一、党员干部带头宣讲,纲举目张约出文明好风气
“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总则、文明行为引导、不文明行为治理、推进保障等,涉及到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加入文明、践行文明、带头文明……”在本次活动中,建设村党总支部书记、实践站站长于银凤带头为群众宣讲《条例》精神。“今天听了于书记的介绍,对于《条例》精神,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后,我一定会带头讲文明,做好模范作用。”建设村老党员袁兆来笑着说。
据了解,隆政街道积极探索出“宣讲+互动”“宣讲+评比”等形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微力量”,推动《条例》由“讲”到“比”进行延伸,让村民在“评说议”中自觉讲文明、树新风。“后期,我们将结合红白理事会,将《条例》精神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从文明‘观望者’转化为文明‘实践者’,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落地生根。”于银凤介绍说。
二、网上网下同频发力,多维共振下好文明先手棋
“该条例请大家点开学习,自觉践行。”“崇尚文明我带头!”“文明共建,我们每个村民都不可或缺……”14号中午,一条链接在建设村微信群发布后,立刻引来村民“跟帖”,许多村民都亮出了自己的承诺。目前,隆政街道充分发挥“红色大喇叭”“空中辐射”作用,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条例》精神,同时组织各党群服务中心、小区、楼道LED显示屏滚动宣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明实践暖冬行”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利用“铁脚板”走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网上网下同步覆盖宣传,有“声”有“色”全域视听引导。
“我们充分发挥微信朋友圈、显示屏、横幅、基层大喇叭等,组织志愿者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条例》精神,推动文明在基层各角落‘蔚然成风’,不断调动广大老百姓参与文明的积极性,实现文明创建‘快步走’,目前已经开展各类30余次,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希成说道。
三、草根队伍登台演绎,乡土说唱奏响文明协奏曲
“诸位村民要注意,千千万万要响应,农村也要讲文明,殡葬改革大推进……”为深入宣传《条例》精神,隆政街道组织辖区草根名嘴队伍,将条例精神编排成快板《红白喜事讲文明》,并在各实践点“燎原式”宣传。充满“土味”、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村民的热烈欢迎。为不断扩大好人示范效应,隆政街道还将“海安好人”王世霖事迹改写成打鼓说唱《最美夕阳一片天》,并在各村组“巡演”30余次。
目前,隆政街道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历安排、“乐一天”农民艺术节等,积极动员组织乡土“民星”、文艺爱好者、文艺志愿者等,将《条例》内容与与相声小品、文艺曲艺、传统戏曲等有机结合,形成文明“红宝书”,切实起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隆政街道还将宣传与元宵传统猜灯谜结合,让老百姓在“谜”中享乐,在“谜”中学理,在“谜”中讲文明,推动《条例》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颁发是提升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抓手,是推动乡风文明走千家入万家润民心的强劲支撑。隆政街道党工委书记、实践所所长顾仁军表示,隆政街道将继续深入宣传《条例》精神,强化组织领导、丰富宣传措施,用心用情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让乡村振兴的脉动更加有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