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货郎手里的秤,
可不能光看秤梢高高翘起,
还得看他手上有没有‘花活’,
偷偷卡着根小拇指压秤,
这斤两可就不准啦!”
78岁的制秤人陆燕菊笑着说
9岁小童工
海复镇北新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陆荣顺秤号
现在的当家人是第三代传人陆燕菊
说起她制秤的历史
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国家开始秤制改革
将16进制的计量方式改成10进制
“家里都忙坏了,
只得把我这个9岁娃娃抓来当‘童工’了。”
说起这段经历
陆燕菊的脸上满是骄傲
“那时候小,力气不够,
倒是直接干起大师傅的活计,
从做秤星开始上手了。”
放了学
陆燕菊一个人就坐洋油盏灯下
拿两脚规刻划定盘星
这一干就近70年光景
选材、刨料、定星……
每一个步骤
陆燕菊都烂熟于心
甚至一些制秤所用的工具都是亲手制作
“这一杆秤,从头到尾,
可以说我都咂摸透了。”
一杆秤的传承
但要说起制秤的手艺
陆燕菊自认还比不过自己父亲陆志良
店里留存的镇店之宝
就是他十八岁刚当大师傅时
亲手制作的一杆1.25米长的大秤
紫檀木的秤杆、白银嵌刻的秤星
还有八仙过海、骏马奔驰的花样镶嵌其间
“莫说这手艺,这原料现在都难寻了!”
陆燕菊说
也有人想买下来收藏
“我也不舍得卖,
想着以后有机会能捐博物馆才好。”
“我们家制秤,传承的不光是手艺,
更有行规祖训。”
陆燕菊说
制秤人最要紧的是不能做“黑心秤”
木杆秤上的刻度又叫星点
对应的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
“每一个做秤人绝不能缺斤少两,
否则,少一两损福,
短二两减禄,缺三两夭寿!”
也有人曾找她订制缺斤少两的秤
陆燕菊都一口回绝了
“行规祖训在上,我自己的良心摆着,
我家的秤店绝不会流出一杆偏秤。”
时光磨不灭的秤星
世事变迁
越来越多人用起了各式各样的电子秤
陆燕菊还坚持每日手制木杆秤
“说实话,我们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完全够用,
现在开店不为了挣钱,
为的是这口口相传的陆家秤店的口碑。”
每次听到街坊赞扬她手艺不输她父母
陆燕菊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现在陆燕菊制作的木杆秤除了日常家用外
还有船上商户专门订制的大秤
为着哪怕海上作业时船身摇晃也依旧称得准
也有很多人买秤是为了讨口彩
比如乔迁搬家或是婚嫁缝新被子
一杆制作精良的小秤
寓意生活“称心如意”
陆燕菊还接修秤的活
“顾客说这杆秤还是从我妈妈手里买的,
几十年了,秤星依旧明亮清晰,
现在托盘破了找我维修一下。”
解绳、换盘、重新校准、刷油打磨
陆燕菊耐心而专注
已是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的儿子
几次三番想接陆燕菊去上海定居
陆燕菊非但不听劝
还反劝儿子退休后回乡传承这项技艺
“前阵子还有上海、海门的顾客
刷到我制秤的视频,
打听着找过来要买秤,
我的订单可都已经排到年后啦。”
陆燕菊笑说
“我儿子也会制秤的,
考虑等他退休了再来接我的班。”
光影轮转间
陆燕菊打磨杆秤的双手不停
一杆木杆秤
称的是轻重,识的是人心
一端是人间烟火,一端是平衡取舍
愿这项手艺在打磨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