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如皋 > 正文
如皋:40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铺开“非遗”版春节雉水年味新画卷
2025-02-07 17:14: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一场场理论宣讲、一个个“村节”活动、一顿顿团年饭、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暖皋2025·在如过大年”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合力打开“非遗”版春节的江苏如皋年味画卷。

魅力“村晚”,聚民心、展新貌

“‘村晚’今年很精彩,而且也很好看,我希望我们村年年都有这样的‘村晚’。”如皋市下原镇陈桥村村民说。1月16日,“原野欢歌 村晚有约”主题活动现场人气爆棚。“村晚”是如皋市“暖皋”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的重头戏,这种“家门口的村晚”已延续5年,节目注意融入党的方针政策与文明新风,让村民在欢乐中领悟文明内涵,感受村域发展,为新年注入正能量。

百姓需要的文明实践百姓叫好,百姓争着参与的实践活动常做常新。今年,如皋市文明实践中心倡导“村村强联合”“强村带弱村”,鼓励临近的实践站联合举办“村晚”,相互学习、相互沟通、抱团发力,发挥“1+1>2”的融合效应。

1月19日,江安镇周庄社区、陈庄村交界的大草坪空地上,一场“凝心聚力,共绘未来”为主题的村晚别样开启,两村村民齐聚一堂。不同于往年,此次乡村春晚由两个村的村干部共同策划,两个村的村民同台演绎,台下人头攒动,欢呼声一浪接一浪。“周庄社区平时活动多呢,我们陈庄也一起举办,很开心!”陈庄村村民孙国祥说,“我们村小组的人都来了,怕位置不够还自己带的爬爬凳,希望我们村以后也多搞这样的活动!”

在城南街道新庄社区,一场以“燃情村晚·烟火新庄”为主题的“村晚”舞台上,“非遗”是重头戏。香囊、木偶戏等“拿手绝活”亮相,为观众带来了欢乐与感动,也让广大群众在浓浓的乡村年味中,共享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江苏省文史研究馆戴珩教授在《德行天下》栏目中评论说:“如皋小村村晚体现了人民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从示范村到大多数村到村村办,从请外援表演到村民自己导自己演,从在台下观看到争着上台,从喊人参加到座位挤不下……村民在家门口的晚会上找到了个人价值感、家乡荣誉感;村干部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找到了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径。

花样互动,凝乡音、颂团圆

1月22日,农历小年。如皋市城北街道双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场温馨而特别的“在如过大年·我们一起团圆年”活动,现场写春联、画糖人、剪纸、包饺子,为在当地过年的外来务工、外籍员工等群体,打造了一场难忘的新春盛宴,将这群来自不同地方的“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幸福的团年饭。

“团圆”是春节最重要的主题。从城区到镇村,如皋市各实践站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归乡市民呈现家乡年味,为在外游子照料家中亲人,展现了新时代的民俗风貌,欢乐氛围处处洋溢。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如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联合市文联首次制定《文明实践“文艺范儿”节目菜单》,涵盖如皋成熟精品节目,以节目单形式向镇村发放,由老百姓直接点单。

如城街道蒲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社区居民聚在一起,写福字、观看点单节目“非遗木偶戏”等,热热闹闹迎春节;城东社区“百家宴”新春主题活动现场,社区居民同吃百家宴,在浓浓“烟火气”中欢叙邻里情。丁堰镇三桥社区、三河社区联合举行“在如过大年·小村春晚”文明实践活动,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文明市集”:写春联、赏年画、爆米花、新年汤圆、新年馒头等特色摊位,吸引了大小朋友们驻足观赏品尝……

从“小村春晚”文明实践项目大品牌,到衍生出“老街新事”“百家宴”“‘经’年幸福样”等系列子品牌;从多样的活动到融入热闹的“文明市集”;从实践站工作人员集体奋斗到回如大学生加入“暖皋·我们一起行动”,到全村老少共同努力……一次次互动式的参与、沉浸式的体验,让各实践站解锁了更多老百姓喜爱的内容,也让新春佳节更有烟火气、文化气。

传承创新,活起来、富起来

蛇年春节,如皋市城北街道的平园池村着实又火了一把,累计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相较往年同期翻了一番。亲子乐园、蔬果采摘、低空飞行一系列沉浸式“村游”C位出道、吸粉无数,村子里的“飞行营地”火到了CCTV12频道。

去年以来,如皋创新以“村字IP”为抓手,以文明实践唤醒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个春节流量出圈的除了“村晚”“村游”,还有“村播”。“春节到啦,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节,我们磨头镇持续推出‘磨香’礼盒,将我们磨头最新鲜的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点点关注点点赞,小黄车里去看看,谢谢大家!”新春佳节是助销农产品的黄金时段,如城街道、下原镇、江安镇的文明实践员们纷纷在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车间支起直播架,销售入口软糯的如皋香堂芋、肉质紧实的如皋黑塌菜、鲜嫩肥厚的平菇等特色农产品。

为让“村播流量”转为“长久留量”,让金字招牌连生金子,如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团市委招募回如大学生参与“暖皋·村播带货我先行”文明实践项目,为村里注入新鲜血液助力农产品“飞”向更大市场,让如皋“村字IP”文明实践品牌在春节期间不断焕发新生动力。

磨头镇兴韩村“村播”实践员郑秋娇兴奋地说:“春节期间人气太旺了,我们镇上礼盒销售额达80多万!我们村直播间粉丝数和直播观看人数也直线攀升,泰州、上海等附近城市都来找我大量订购村里大棚的平菇!太开心了!”

如皋是世界长寿乡、花木盆景之都、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厚重、物产丰润,同步在线上火起的还有如皋的“盆景”、如皋的“非遗”产品。从线下传统销售到线上“订单似雪花”,从只销售农产品到非遗产品打开通道,从销售个别产品到整合打包,从本土包装到设计独家文创礼盒……“村播”IP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让更多人了解到如皋的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文化。

如皋市“暖皋”文明实践品牌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它以文化凝聚人心,以产业带动发展,将乡土情怀与时代活力紧密相连,不仅点亮了乡村的新春,更成为乡村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生动注脚,为如皋勾勒出繁荣富强的美好前景。(章志辉)

责编:如皋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