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跃华“接棒”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前一年,溪南村刚刚在一年之内走马灯似的连换了三任书记,每任书记的在任时间不超过4个月,用村民的话说:“板凳还没捂热,就卷铺盖走了。”
村书记更换频繁,溪南村像“散沙一盘”,戴上了市定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帽子”。事实上,位于淮安区流均镇、依傍秀美溪河的溪南村,并不是一个“穷摊子”,村集体每年都有4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也个个能吃苦、会挣钱,超过半数以上的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创业,家家户户殷实富足,拥有百万元、千万元资产的村民有60多户。不仅如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就是全市有名的“奔小康先进村”。
问题出在哪里?阚跃华是土生土长的溪南村人,对前面三任书记频繁更换的原因,他心知肚明:“一是不了解村情,二是作风不扎实,三是缺少硬招子,没有将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村民“口袋富”,支部“壮筋骨”。2016年11月,阚跃华走马上任后开出的“第一剂药方”,是运用上级组织部门配置的远程教育平台,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头脑、统一思想。
几天后,阚跃华发现,单靠“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不行!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既需要村“两委”拿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抓手,也需要扑下身子办实事,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阚跃华到底是炮兵出身,干起事来雷厉风行。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阚跃华跑前跑后,组织施工队,先是修通了村里的4条“断头路”,紧接着又修缮了村里的4座危桥、新建了1座泵站,还为全村600多位留守老人创办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几件事一做,溪南村民热血沸腾,来了精气神,当年就同心携手将溪南村党总支“推”入了全镇先进行列,连续三年,年年不落。
忙完基础设施建设,阚跃华又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动起了脑筋。溪南村三面临水,水资源丰富,全村拥有水面接近3000亩。
为此,阚跃华提出,将水面进行发包,搞鱼虾养殖,赚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们一琢磨,阚跃华是个干事人,靠谱,对他发包水面的想法,举双手赞成。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80多万元。
村集体有了“生财之道”,阚跃华考虑的是,如何让日子殷实的父老乡亲“口袋更鼓”、把日子过得更美。“搞藕虾共生。”经过一番外出调研,回村后的阚跃华,自己带头搞土地流转,用30亩地探路,赚了个盆满钵满。“有阚书记放样子,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村民孙健康紧随其后,流转土地40亩,荷藕下田,龙虾嬉戏,短短一年,净收入达到30多万元。如今,溪南村已涌现出“藕虾共生”种养大户60多户,全村3000多亩土地,有2000多亩实现了土地流转。前不久,该村还被评为2019年度“淮安市美丽宜居村庄”。
今年底,溪南村发包出去的3000亩水面,有1000亩鱼塘即面临合同到期。“1个月前,村‘两委’和全村的党员、村民代表商量过了,合同正式到期后,我们准备用这1000亩鱼塘作为股本,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业休闲项目,实行股份制分红,同时对村庄环境进行再升级,向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发起冲锋。”阚跃华高兴地说,“招商引资项目目前已经有了眉目,正在洽谈跟进,拿下这个项目,我们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