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耐心指导我们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节后,新房已进行简单装修,现在在家就能观赏户外的美景,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今年1月,市低保人员赵娟在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分得一套心仪的公租房,一家人住进新房后,感觉日子一下子变甜了。
政策调整适度灵活 提标扩面稳步实施
2020年,对于不少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个好年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对住房保障标准进行了调整,更多的特殊群体被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据了解,我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由1374元调整至1493元,中等偏下收入标准由2748元调整至2986元。此外,住房保障范围也有所放宽,处置、交易过住房或在市区取得拆迁货币安置2年以上的低收入市民,均可再次申请公租房或共有产权房。实物配租租金减免范围放宽,低保、特困和残疾等特殊群体均可申请减免50%房租。
值得一提的是,新标准还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服务人群。据了解,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面向的对象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与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面向的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人员;而共有产权房面向的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淮安市户籍的农民及所属乡镇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
今后,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将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争取打通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资金通道,完善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的保障机制,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住房保障提标扩面。
共有产权影响深远 “淮安模式”持续引领
据悉,淮安首推的共有产权房保障模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近年来,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多地来淮调研交流,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来淮开展共有产权模式专题调研。淮安的创新举措和不断实践,还得到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批示和肯定。
早在2年前,国家财政部就将淮安住房保障工作推荐为《国家会计准则》课题调研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还就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等,来淮进行深入调研。截至目前,市本级已为12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共有产权住房保障,累计提供助购金额约1.3亿元。
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余剑波表示,五一前夕,中心计划综合科喜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大大激发了中心员工的工作热情,“2020年,我们将持续推广共有产权房保障模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协调争取更多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形成更多成功案例,擦亮‘淮安模式’品牌,把试点做成示范、探索变成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