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师说,只要我们肯学,他就愿意教。”近日,在淮安博里农民画院,今年52岁的残疾人徐志明说,“我这个没有绘画基础的人,在潘老师的指导下,创作的作品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甚至还有人向我请教。当我的作品不仅入选全国、省、市农民画艺术大赛,还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时,我感觉原本暗淡的人生透出了光亮。”
徐志明口中的“潘老师”,是淮安区博里镇文化站原站长、淮安博里农民画院院长、第六届淮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潘宇。记者了解到,今年62岁的潘宇,曾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还在乡镇影剧院从事过广告宣传工作。后来,他参加镇文化站举办的美术竞赛,被时任博里镇文化站站长朱震国看中,成为首批博里农民画作者,从此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位热爱家乡的农民画画家,潘宇从事农民画创作已有40余年,精品画作多达1400余幅。他的作品以质朴拙趣的画面直击人心,色彩浓烈奔放,构图饱满,夸张新奇,屡屡在各级展览中展出,并获得多项大奖。其中,获得全国金奖8次,银奖、铜奖等其他奖项368次。作品《晨韵》还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
除了自己创作,潘宇还悉心指导村民作画。他坚持每周开展农民画公益教学,深入农民画作者家中指导作画。在他的指导下,博里农民画整体艺术水平显著提升,以淳朴的画风、大胆的用色在美术界广受瞩目。多年来,在全国、省、市农民画艺术大赛中,博里农民画入选和获奖数量均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潘宇依托淮安博里农民画院放大农民画品牌效应,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农民加入农民画行业。目前,博里镇共有268名农民画师,年创作作品超千幅,通过创作销售农民画,年人均增收过万元。
看着博里农民画取得的成就,潘宇倍感欣慰,但他不满足于此,他相信博里农民画还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他的妻子是传统刺绣的好手,潘宇尝试将博里农民画与省级非遗博里刺绣相结合,成立刺绣坊,创作农民画刺绣衍生产品。系列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客户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年订单量超1000笔,并远销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农民画和刺绣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潘宇说,希望提高农民画和刺绣成果转化的效率和实用性,为村民争取更富足的生活。
■融媒体记者 徐薇 通讯员 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