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榆镇阜坎村身患残疾的单佳建、庞晓凤夫妻俩将自家种的土特产送到菲特滤料有限公司,由衷感谢公司总经理王爱民在疫情期间对他们的诚心关怀和帮助。
王爱民个人创办的这家菲特滤料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滨海县工业园区内。别看它只有不足20亩地的建设规模和三条高速针刺过滤材料生产流水线,但却在江苏乃至全国这一行业里可称得上是佼佼者。而为人们所称道的公司总经理王爱民竟是一位自强自立的残疾人。自2006年以来,他在靠自己的智慧创业谋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先后吸纳60多名残疾人来公司就业,并通过外协合作等方式扶持带动周围70多户残疾人家庭自立谋生。
今年51岁的王爱民当初曾有一份在县医药公司做购销员的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眼睛受伤致残。2006年,在县残疾人联合会的热忱扶持下,他在县工业园办起了一家从事工业过滤材料的加工厂,主要为钢铁、火电、有色金属等行业配套生产烟气净化过滤除尘材料。他带领职工不懈努力,并与江南大学、盐城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所生产的“复合光催化抗微生物空气过滤材料及制备方法”“耐腐蚀耐高温复合滤料”“功能性复合结构空气过滤材料”等,均被省市科技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产品”,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还分别获得国际专利产品博览会金、银、铜奖。王爱民个人当选省第五届“创业之星”,被列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目前该公司共拥有6项发明专利和20项实用专利发明人,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支持企业;已累计向地方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
“公司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得益于当初县残联在融资信用方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自身就是残疾人,更应该义无反顾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去帮助身患残疾的兄弟姐妹们,尽一切力量去反哺地方的助残、暖残事业。”王爱民说。
自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起,他就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吸纳了12名平时能乘坐轮椅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往返的肢体和语言方面的残障男女。通过专门组织熟练工对他们进行三至四个月不等的手把手的操作培训后,再让他们从事为滤袋剪裁、缝制打口、封底等简单工作。对其中少数接受能力差的人员,无论帮教多久,王爱民要求师傅们都必须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直到他们完全弄懂学会为止。
随着公司的发展需要,近年来,直接到公司上班的残疾人数量最多时达到30余人。为安排好他们的工作、休息、娱乐与午餐问题,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王爱民指定技能、素质特别优秀的爱心女工成海燕担任专职管理员,全天候负责全公司残疾职工的生产、生活的联络、协调和安排工作,当他们的贴心人。同时,公司还投入近百万元与县残联下拨的专用资金,分别建起了备有6张床铺的日间料理休息室、康复健身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和残疾人食堂,每天中午免费为在公司上班的残疾职工供应午餐,以减少他们中午回家用餐的不便和劳顿。
如何让更多不便来公司上班的残疾人在自己家里实现就业创收,分享菲特滤料公司的发展红利。王爱民根据企业的可能,决定通过采用外协的方法,先后带动周边7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居家就业,丰富了他们的务工收益。外协加工种类主要有缝纫、拷边、分装等,公司每次都指派专人将裁剪好的材料送到各户残疾人家里,然后再按约定时间组织人员前往各加工户进行检验和回收。
今年春节假期过后,因受疫情影响,公司不能按时组织集中生产,但王爱民为了满足部分下游企业的需要,并尽可能让30多名残疾职工在家有事可做,他将多批次的布袋圈口和圈尾等常规产品用车辆分头送至各户居家加工,然后定期到户检测收回。两个月下来,尽管形成的产值和实际计件报酬有限,但为了保障各户的基本生活,王爱民却仍按近于去年同期的薪资比例为每人每月发放了2500元的工资。防疫期间,他花了15万多元,购置测温计、消毒水、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无偿发放给全司职工居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