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获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先进表彰;连续8年在盐城市档案系统考核中位列第一;连续5年获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被省档案局评为五年一度的先进集体,建成苏北首家省4A级数字档案馆;2018年,建成全国县级第15家、苏北首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一张张引人瞩目的工作“成绩单”,见证了区档案馆档案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近年来,该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夯实档案基础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档案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名列全省前茅。
建阵地,拓展档案业务“新路径”
“十几年前查档案太难了,跑了好几趟什么也查不到。现在方便多了,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上输入我的相关信息,短短几分钟,就找到了我需要的工龄档案。”在该馆窗口,市民沈彩霞对档案查阅服务满口称赞。
该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要求,建阵地,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首要前提。2016年1月,总面积13000平方米的档案新馆建成启用。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堪称苏北一流,全省领先。馆内库房容积5500立方米,配有库房智能控制系统、现代化的机房和数字档案馆软硬件设备,档案管理实现智能化,查档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完备的档案数据能够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库”、服务民生的“好助手”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该馆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加齐全完整、丰富多元的馆藏资源。2016年,完成全区1988年-2015年各种门类档案的“双套制”进馆工作;2018年,完成全区204个村、21万农户的土地确权档案“双套制”进馆工作,改制破产企业相关档案全部规范进馆;2019年,征集到家谱档案、名人档案近百余件,完成了大中街道恒北村“村口述史”。目前,该馆现存文书档案77629卷,228005件;科技档案499卷;会计档案49150册;照片档案3211张;图书资料11780册;实物档案623件。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设也在不断加强。2019年该馆完成了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率100%。
“档案工作虽然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事,但牵扯的却是民生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就算再小,也要办好。”该馆馆长陈小龙如是说。
该馆始终突出民生为本的导向,围绕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抓好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优化查阅利用各个环节,实现档案利用“不间断”“无空白”“不等待”。开通“大丰档案”微信公众号,在盐城地区首家推出“馆长接待日”活动,常态化提供周到满意的档案查阅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该馆第一时间开通网络、电话、传真等远程服务渠道,实行无接触查档服务。
强服务,展现档案服务“新作为”
面对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的新形势,该馆坚持提质增效,主动适应新要求,展现档案部门作为,在服务中心大局、馆藏资源建设、档案开发利用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展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作用。
“你们辛苦啦,快来我家歇歇脚、喝点水。”家住小海镇小洋村的单大爷站在村子门口,手里拎着水壶和水杯,笑着对该馆工作人员说。贫困户单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每次该馆组织开展下乡扶贫工作时,他总是像约定好的一样,在村口等待工作人员到来。
该馆以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房改善为切入点,深入农业、教育、卫生、住建等单位和全区15个镇、区、街道调研指导,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服务作用,进一步规范镇级脱贫攻坚和农房改善档案,确保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民生档案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该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将民生档案延伸到各个领域。加强对婚姻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婚姻登记档案数字化。积极服务全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先后制定“服务全区40家规模骨干企业三年计划”“服务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档案工作三年计划”“服务星级企业档案工作三年计划”,积极引导全区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档案工作。大丰区40家规模骨干企业有70%的企业达到了“四有”标准,27家化工企业档案步入正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该馆组建队伍到包保社区、高速卡口参与防控,成立专班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材料收集,用档案记录战“疫”,收集到防疫相关纸质文件资料档案近万份,视频、实物资料近千份。
抓队伍,树立为民服务的“大格局”
“单位人手紧,不忍心在家里闲着。”“为了抓紧完成工作,加班加点不算什么。”这是该馆工作人员常说的话。2017年,在接到改制破产企业档案必须2年内全部规范进馆的任务后,该馆全体工作人员立即投身于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年时间,大丰区改制破产企业47241册会计凭证、1191册会计账簿、439册会计报表等档案全部整理规范进馆,为企业下岗职工查档提供了极大便利。
“档案馆肩负着‘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使命,发挥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要守好初心使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该馆馆长陈小龙在内的档案人一直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满足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要,该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思想引导,抓学习研讨,抓制度约束,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勇于担当的档案干部队伍。
强化党性教育,夯实逐梦前行的坚强根基。该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510警示教育”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上海、嘉兴南湖、淮安、盐城等地实地学习,做好土壤培厚、甘霖洒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牢牢把握档案馆工作的政治属性。该馆建成的“中国共产党在大丰”主题展厅、爱国主义教育长廊,不仅成为该馆全体职工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生动教材。
心中有戒,方能行之有界。在注重党性教育的同时,该馆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以完善42项学习和工作制度为突破口,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针对区委第二巡察组反馈意见,该馆立即成立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确保整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推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为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学习理念,该馆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年组织人员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职工业务能力。
加强馆内档案管理,有效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全面提升业务规范水平,开辟文化课堂提升档案意识,切实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构建全区“大档案”格局……在新的起点,档案人将勇立潮头、奋发进取,续写新的篇章。(韦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