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了5只母羊,一年能产15只仔羊,可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让我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日前,大桥镇中合村1组村民卢素华告诉记者,在村干部的把脉开方下,他走上了这条脱贫的好路子。平日里,该村富民指导员还不时来指点技术,喂料、防疫、清粪等环节,他日渐游刃有余。如今,看似不起眼的养羊扶贫项目已成为该镇“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路径,圆了50多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脱贫梦”。
近年来,大桥镇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不断创新扶贫模式,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扶贫、兜底扶贫等多种方式,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米”,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如今,该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73户680人已全部清零,并进入动态监测,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大手拉小手”,家庭农场当靠山
“土地流转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措施。我们先后为150户低收入农户流转土地1100亩,每户每年平均增加财产性收入近5000元。”该镇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土地交给78个种田大户或农业主体搞种植项目,既盘活了村里土地资源,又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了大批低收入农户就业,为他们增加了工资性收入。通过“家庭农场+农户”的扶贫模式,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助力脱贫的共赢。
位于方向村的江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该镇招引的农业龙头企业,共流转土地4000亩,基础设施投入600万元,采取“基地+加工+保鲜+出口”一条龙运营模式,主要种植大葱、西兰花、萝卜、马铃薯、有机花菜等十多个品种,每年可产大葱1.8万吨、其他各类蔬菜1万吨,年产值1亿元以上,成功获批“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行情不太好。我们主要种植大葱,辅以西兰花、有机花菜,上半年已销售1万多吨。目前用工在400人左右,其中30多人为低收入农户。”公司负责人张传夫坦言。“每天打药、除草,在这里工作很轻松,一年能挣个2万多元,挺好的!”在一旁忙碌的农户陈爱忠话语里满是知足。
在大桥村一处田地里,10多名工人一字排开,蹲下身子娴熟插秧,一抹抹青葱扎入泥地迎风生长。这里孕育着农业丰收的希望,承载着脱贫致富的梦想。“别看工人们在这里栽葱,真正的大项目在那儿!”镇农技中心副主任谢银龙指着不远处一幢幢厂房说道。原来,这里是江苏伟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蚕桑综合开发产业园,规划面积4600亩,分三期实施。其中,已建成的一期项目为机械化养蚕,种植杂交桑桑园3000亩,新建蚕房2万平方米,年饲养量9000张。“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单体养蚕规模全国第一,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桑养蚕,为大桥镇农业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谢银龙对该项目充满信心。眼下,该公司正利用养蚕的时间间隙,种植大葱4500亩,60多户低收入农户就此打工,户平年增收2万元。
政策来加持,精准脱贫无遗漏
家住双丰村的李春风早在2016年就将家中6.9亩地流转出去,后来被介绍到村里做保洁员,一年工资性收入5700多元。不仅如此,他还参与镇“一片林”管护,一年能获得1.5万元。“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我一年能有近3万元收入,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他自豪地说道。
在区镇两级扶贫好政策的指引下,该镇全面摸排,对接协调,共拿出了19个区级公益性岗位和22个村级公益性岗位,主要涉及保洁员、河道清理员等多种“扶贫岗”,先后帮助41名低收入农户成功就业。同时,该镇及时兑现农田机耕专项扶贫奖补资金,确保让政策“甘露”撒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到目前,已兑现奖补资金59104.5元,惠及农户114户。
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要求,该镇全面落实民政兜底脱贫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等兜底保障范围,并开展拉网式排查、入户核查,累计政策兜底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5户11人。对不符合兜底等条件的贫困户,该镇重点围绕农业园区产业吸纳就业、村级门面房租赁分红、溢出土地面积分红、家庭农场帮助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个性化帮扶。
再杀“回马枪”,巩固成果无返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扶贫路上,我们不能让一人掉队,必须用‘绣花’功夫织密兜牢脱贫网,确保无死角、无遗漏、不返贫。”该镇党委书记袁伟表示。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遵循这一要求,该镇对已脱贫的低收入农户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组织各村开展“过筛式”走访排查,加强脱贫农户的动态监测,对在贫困边缘的“夹心层”落实针对性帮扶政策,逐户制定防返贫防致贫措施,全力化解和降低返贫风险。
在开展“回头看”的同时,该镇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的投入,努力从源头上杜绝因病返贫发生。积极扶持一批劳动密集型、小微型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低门槛就业。此外,还采取相关保障举措,做好土地流转服务,确保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租金“能拿到、按时拿、长久拿”,让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叶东升 冷亚妍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