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创文办联合区公安局举办告别十大交通违法暨“一盔一带”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区平安文明交通建设,助力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活动现场,主办方向环卫工人代表赠送200只头盔,并组织了部分市民参加微信朋友圈集赞送头盔活动,参与者只需拍摄现场活动照片,并配文案“告别十大交通违法,遵法守规,一盔一带,安全常伴”发至微信朋友圈,点赞数满30即可免费获得1只安全头盔和1张反光车贴。本次活动共送出300只安全头盔、500张反光车贴,发放千余份宣传单。活动中还向广大市民发出了“文明礼让、文明骑行、文明出行”的倡议,呼吁全区群众共同参与创文工作,在交通出行上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争当文明交通的践行者。
“今天不仅领到了免费头盔,还学到了交通安全知识,原来佩戴头盔这么的重要啊,感谢公安同志!” 一位在现场的环卫工人感激地说。
“真没想到骑车摔倒能摔成这样。”看完本次活动展示的事故资料,市民王先生很是后怕。“以后一定老老实实戴头盔,麻烦是麻烦,但生命安全更重要。”临走时,王先生连忙将头盔戴上,还不忘检查下颌带扣有没有系好。
8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该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新规实施后,市民执行情况怎么样?本次活动结束后,记者来到市中心人民路黄海路交叉口,现场调查电动车主佩戴头盔的情况。记者发现,许多市民在出行时主动戴上了头盔,不戴头盔的市民仍有不少。记者从路口执勤民警处了解到,骑车人不戴头盔的理由各式各样,有嫌麻烦的,有怕发型乱的,还有因为天气热不想戴的。“戴上太勒脖子了,视野盲区也大。”骑车人吴先生从踏板上拿起头盔说道。时值中午,吴先生当时正沿人民路向南,觉得戴上头盔有点闷热,就把头盔放在了电动车踏板上。对于戴头盔和没戴头盔安全性上究竟有多少区别,他回答不上来,“骑电动车摔个跤也没什么严重嘛,不戴头盔最多头上跌个包。”对于吴先生的不以为意,执勤民警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向其当场展示了几组动态图片——同样的电动车交通事故,小小的安全头盔,戴与不戴,就隔着生与死的距离。
据了解,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安全头盔可吸收大部分撞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保护作用,可使受伤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防止85%的头部受伤。不戴头盔头部损伤率是戴头盔的2.5倍,不戴头盔致命伤是戴头盔的1.5倍,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人所系的安全带,是骑车人遇到危险时的最后一道防线。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希望通过开展此次推进活动,进一步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践行文明交通的驾驶新风。
记者在此提醒,骑乘电动车、摩托车时,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家长们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时,必须给孩子戴上头盔,六周岁以下的孩子应当坐安全座椅,确保交通出行安全。(杨 晨 王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