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风光”无限。相拥绿色,赋能未来。在新能源平价时代即将到来之际,9月6日至8日,来自海内外数百名新能源领军企业、行业精英和高端智库大咖齐聚盐城,共赴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掀起了一场颇具前瞻性和风向标的“头脑风暴”。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丰借势而为,凭借“硬核”实力,迅速占据“C位”,赢得了业内各方来客的瞩目,赋予了未来绿色转型更多“可能”。
以“绿”为媒赴盛会,大丰元素撼全场
“当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侯变化三大挑战形成全球共识,能源格局优化是必然趋势,清洁低碳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光伏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不断驱动能源格局优化……”9月7日,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作为此届新能源高峰论坛主论坛唯一民营企业代表,发表了题为《相拥绿色 未来已来》的主旨演讲。在他看来,新能源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主导产业。盐城作为一座国际绿色能源之城正在快速崛起,而身为其主城“副城”的大丰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突出海上风电、光伏两大新能源产业,全力招引重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谱写了一曲追风逐日的“海港之歌”。大丰无疑是承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好地方,有资源有载体有优势。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省级层面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更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已先行一步,具备重大项目承载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见钟情”,今年7月,总投资40亿元的正泰新能源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正式落户大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刷新了沪上“金凤凰”栖居北上海的“加速度”。主论坛结束后,南存辉还不忘赶赴大丰,实地考察该项目建设现场,并进行座谈交流,席间不时流露出对在丰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无限憧憬。他表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正泰集团将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能源物联网”等方面技术与产业链优势,打通研发、制造及应用等核心环节,早日建成业内最先进的智慧能源数字化工厂。并围绕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探索能源服务、能源管理和能源创新运作新路径,为大丰及盐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在智慧火花激烈碰撞的主论坛上,应大丰区邀约出席的嘉宾客商达88人,占出席总人数的12.6%,为各县(市、区)最多。尤其令兄弟县(市、区)艳羡不已的是,在现场集中签约的8个新能源项目中,大丰区中天天丰海工装备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0亿元,投资体量位居首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落户大丰,这里的新能源产业链越来越完善,正是看中大丰得天独厚的风电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选择将项目落户大丰。”9月7日,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副总裁薛建林说。据介绍,该项目将建设年产高端海缆约1000千米,年产海上风电钢管桩、导管架、塔筒等大型海工装备20万吨,以及海上风电安装和施工配套项目,运维码头及海上风电运维项目,打造集海工装备和海洋工程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链,建成运营后年销售将达50-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天科技时隔两个月后与大丰区的再度“牵手”。中天科技较早进入国内海上风电领域,是国家工信部首批海缆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今年7月,总投资约25亿元的中天科技海缆系统项目签约大丰区,将建设海上风电安装和施工配套项目,可年产高端海缆约1000公里,年销售达25亿元—50亿元。他表示,面对海上风电产业快速进入平价时代,大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产业联盟平台优势和龙头企业集聚效应,聚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更完备、更紧密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条,并组建大丰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生态圈,力促产业联合抱团发展,相信这必将为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借助一场主论坛放大无限“N”可能
借助一场主论坛,大丰区无限放大“N”可能。除了正泰新能源领头人主旨演讲、中天天丰海工装备产业链项目签约外,大丰区还主办了海上风电论坛、举行阿特斯 6GW 光伏组件二期项目开工仪式,并分批邀请嘉宾赴丰考察交流等,均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
在9月7日举办的海上风电论坛上,近200名新能源领域国内外权威机构及重点企业嘉宾如约而至,聚焦能源转型与革命,共谋未来能源发展大计,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 。 “‘十三五’大丰海上风电规划容量415万KW,占江苏的25%、盐城的53%。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初步成果,大丰‘十四五’海上风电可规划容量近1000万千瓦。‘十四五’末,大丰海上风电产业年销售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登台致辞推介,一个个闪耀的重磅数据,引发了与会嘉宾的阵阵惊叹和强烈反响。
近年来,大丰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为引领,聚力发展以海上风电和光伏两大产业为支撑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中电投、龙源、三峡等央企在丰建有风电场,金风科技、中车电机、中船重工等近20家大型企业在丰投资兴业,拥有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大丰港建成中国风电叶片出口三大基本港之一,形成了研发、制造及运维服务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呈现出“中国风电看海上,海上风电看大丰”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建成并网项目6个、容量140万千瓦,2019年发电量25.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1.4%。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赵太平、全球风能组织首席执行官雅克布、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为民、华能清能院院长助理兼华能海上风电研发中心主任郭小江等高端智库负责人和新能源领军企业代表相继登台或通过视频,分别围绕国家级海上风电大基地建设、疫情之下全球海上风电培训对策响应、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示范项目建设、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去补贴背景下技术创新及降本等热点,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同时,现场还举行了主题为《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技术与管理的降本优化》的高端对话。
你方唱罢我登场,直把他乡作故乡。9月8日,阿特斯6GW光伏组件二期项目在大丰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这是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与大丰深化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对大丰区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地方标志性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制造官张光春现场介绍项目情况,对该项目赋能大丰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据介绍,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是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太阳能公司,阿特斯年产6GW光伏电池组件项目2017年5月签约落户大丰,项目一期于2018年 1月开工建设,当年8月投产,9月首批货物经大丰港出口销售。2019年全年开票销售突破 20 亿元、实现出口 2.7 亿美元。阿特斯6GW光伏组件二期项目满产后预计年产能突破4GW。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大丰阿特斯将具备年产 7GW 高效光伏组件制造能力,年产值超100 亿元。张光春表示,阿特斯将与大丰携手并肩,全力建设好 6GW 项目, 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为促进大丰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壮链强链,助推大丰绿色转型、绿色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风光”无限家底显八方来客有知音
“风从海上来,‘风口’在大丰”。短短3天的活动行程紧凑,足以让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行业精英和学界大咖窥一斑而知全貌,领略到大丰“风光”无限的深厚家底,引发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共鸣。
大丰海岸线长112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辐射沙洲东沙岛1000多平方公里,沿海及近海70米高度风速超7米/秒,相比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较小、可施工期较长,属泥沙淤积型地质、施工成本低,是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场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让大丰成为了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的投资热土。在金风科技、中车电机等领军企业的“头雁”引领下,迪皮埃、中船重工、双瑞风电叶片、中天科技海缆、龙马风电装备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纷纷抢滩大丰,形成了整机及相配套的电机、叶片、海缆、塔筒、机舱罩、组件、叶片成套芯材等研发、制造及运维服务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今年以来,全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开票销售120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风电占比达到84%。
“大丰全力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可通过股权投资支持产业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壮大;策应2022年起国家海上风电不再补贴政策,以金风科技为圈主单位,统筹海上风电资源,率先建设国内最强的海上风电生态圈,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听说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来丰考察的中国电科院副院长许海清倍感振奋,认为大丰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风电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良好,政策和配套服务完善,在项目建设上具备成熟条件和明显优势,并表示将尽快形成详实的考察调研报告,全力支持海上风电检测基地项目建设,力争世界一流的技术平台及早落户大丰。
金风科技是国内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整机制造商。十年前,金风科技进驻大丰,主要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金风科技在盐城市和大丰区政府的支持下,在产业链企业的帮助下,投资10个亿在大丰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一期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16MW六自由度整机传动实验平台,将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型试验测试中心之一。”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志刚表示,大丰创造了很好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环境,金风科技将不断放大发展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海上风电精益制造、海上工程数字化运维等核心竞争力,构建产业生态联盟,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产业落地,加大出口基地的建设,推动中国海上风电的风机装备制造业从大丰走向全球。(叶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