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得平安天下安。平安,百姓心之所向;守护平安,大丰区始终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
在街边、在田间地头、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政法干警在寒风中保安宁,让一盏盏警灯闪亮;人民调解员在雨中奔忙,将一次次矛盾化解;专职巡防队员在夜色中执勤巡逻,把一个个安全隐患消除;网格辅警、网格员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一次次掌声……这些点点滴滴都化成政法综治部门、各成员单位平安建设者心系平安、勇于拼搏的奋斗身影,穿越记忆的隧道,拥抱着每一个人对平安的期盼。
大局稳则百姓安,百姓安则百业兴。大丰区创新可视化、精细化、合成化的“三化”智慧安保新模式,各类政治、商业、旅游活动安保工作无一差错;主动开展反暴恐斗争,严密消防、危化品、交通等领域公共安全监管,重大有影响案(事)件、事故保持“零发生”;严厉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查处“全能神”“法轮功”等邪教违法犯罪人员100余人;重拳出击扫黑除恶,累计侦破各类黑恶案件274起、抓获457人,“打财断血”1.66亿元。
为了让平安常伴百姓左右,大丰区高标准实施智慧警务建设,新一代泛在感知网络初步建成。开展智慧平安网格建设,建设9个“平安地标”警务服务站,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不断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众见警率不断提升,刑事发案率连续7年下降;推进“智慧平安大道”创建,深化G204等国省道交通安全整治,交通事故、亡人事故同比大幅下降;命案攻坚没有“漏网之鱼”,沉积10余年之久的“9.25”“4.28”命案积案被成功侦破,破获“12.19”“4.26”两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以及系列盗窃沿街门市、跨市盗窃电动车电瓶等省厅挂牌案件,坚决守卫公平正义,公众安全感保持全市前列。
贴心服务群众,让平安达成共建共享。大丰区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核查管控4.5万余人,破获案值逾1500万元的王某峰制售伪劣口罩案等各类涉疫刑事案件42起、抓获33人;研究出台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十项措施”,全力攻坚“餐桌”“健康”“环境”三大保卫战,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面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整治交通秩序、文明养犬、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顽疾,有力回应群众期盼,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许可服务科,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人民群众窗口服务满意率保持全市第一。
倾力化解矛盾,让平安连通和谐之路。大丰区通过派驻式、移送式等多种对接形式,将人民调解组织延伸覆盖到基层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实现诉调、公调、检调、访调无缝对接。全区现有镇级调委会15个,村级调解组织263个,区直专(行)业调委会、工作室10个,企业调解组织33个,派驻式“公调对接”工作室6个,“诉调对接”工作室4个,聘任专职调解员320人,兼职人民调解员542人,努力使“大调解”真正成为一味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深入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化解矛盾,推进司法救助、“平安灯箱”等惠民实事,开展法律援助负面清单试点工作;立足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定位,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行“全程通、零费用”企业开办新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结”,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办结时间由原来的2—3天缩短至3—7个小时。
服务零距离,法润千万家,大丰区努力把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和基层公共空间建设,持续拓展各类法治文化长廊、中心、广场、公园、街区等阵地,区级先后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文化宣传一条街、19个镇级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5家。每年组织开展“1·8”法治广场宣传活动、“12·4”国家宪法日等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崇法厚德·法治文艺村村行”系列巡演80余场次,“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系列活动70余场,切实提升了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2018年,大丰区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表彰为“江苏省2016-2017年度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2019年区政府法治政府示范项目获市级优秀项目称号。
回顾过去,辛勤雨润,平安花开,全区平安建设长足发展,保稳定、抓综治、促和谐,72万大丰人民共同擎起了一片“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企业安宁”的幸福蓝天;展望未来,平安建设将继续为大丰区谱写出更加出彩的篇章奋勇拼搏、助力增辉。(宗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