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10多万上海儿女陆续来到大丰这片茫茫的黄海荒滩,用青春与汗水在这里开辟出“北上海”。
如今,过去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续写。自从2018年盐城市将大丰全域作为接轨上海的主战场,明确实施飞地经济示范区、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核心承载区起,大丰区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国家发展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成立专班、出台政策,按照既定工作思路,努力在全国飞地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新路子、新模式,打造“飞地经济”的大丰样板。
大丰区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大丰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2020-2025年)》,推动编制上海农场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接轨上海工作意见》《关于加快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接轨上海推进“一区三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关于推进区场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推进飞地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与此同时,“加快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已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上海市实施方案。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大丰和光明食品(集团)共建上海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加工基地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20次城市协调会上正式签约;加强与上海港集团公司对接,已将大丰港列入上海港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加强与上海市农委、商委对接,拟将上海农场和大丰列入上海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强与上海市民政局对接,拟将大丰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江苏省发改委对接,拟将大丰飞地经济示范区和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并给予政策支持。
推进区场联动,区场一体化发展取得成效。大丰区出台区场一体化发展意见,明确在规划编制、产业合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区域市场等六个方面实现一体化,与上海农场共同举办了“区场一体化产销对接会”、“2020长三角新生态农产品高峰论坛”活动。组织开展区场对接活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大丰区与上海农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交通、城乡供水、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实现了全覆盖,在劳动就业、劳动仲裁、社会保险、社区管理、民政救助、职称申报、体育比赛等方面融为一体,民生事业共建共享。
共建省际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能级明显提升。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实行江苏方负责园区管理和服务,上海方负责开发建设,道路、绿化、污水处理、供气、供热、电力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配套功能加快完善,承载重大项目能力得到提升。目前,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已有一批项目落户,奥为智能门窗、颐柏热处理、产业服务中心、智造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投资40亿元正泰新能源项目于7月正式开工,还有一批项目正在跟踪洽谈。12月,江苏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即将召开第三次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开发建设联席会议,两省(市)分管领导将会办解决有关问题,出台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
深化沪丰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大丰区推动早酥梨、稻米等10个区场共建品牌基地建设,目前建成上海市外农产品主供应基地11家、上海直销窗口3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技术分中心,推广科技成果20多项;荷兰花海旅游康养基地、恒北原乡生态旅游等一批康养基地初具规模。大丰区全面接轨上海工作进展有序,涉及医疗、教育、金融、社区管理、民政优抚、市场监督等方面。其中,行政审批局开设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窗,沪上企业开户手续1个工作日办结,30日内完成建设项目审批。(徐雪)